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七省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取消文理科,采取“3+1+2”模式

记者|查沁君

|

1

近日,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7个省份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这意味着我国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已正式启动。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1个省份分四批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早在2014年,上海、浙江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加入第二批试点行列;2018年,第三批新增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个省市。

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将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到2024年时落地。

新高考采取“3+1+2”模式

本次七省的新高考实施方案均为“3+1+2”模式。

“3”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是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2”是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满分为750分。

为什么将物理和历史作为考生首选科目之一?

“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董成在9月15日黑龙江省教育厅新闻发布会上称。

黑龙江省教育厅发文称,“3+1+2”模式与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区别,一是目标导向不同,前者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

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1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物理、化学、生物学1种固定组合。

三是考试内容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科目包括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14门科目。

同时另设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4门实验技能操作测试。考试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成绩以“合格”和“不合格”形式呈现。

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和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

选择性考试科目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学科中,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优势、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等因素,遵循“1+2”原则进行选择。

“1”即在物理和历史学科中首选1门科目参加考试;“2”即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学科中再选2门科目参加考试。考试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成绩以分数形式呈现。

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时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何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在录取上,新高考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全国统一高考成绩(3),以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1+2)、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其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共分为“五个步骤”:即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导入系统、形成档案。

在材料使用方面,将实行分类使用原则。

一是用于学生教育时,由高中学校进行,督促高中教师充分利用写实记录及相关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帮助学生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是用于高校招生时,由招生院校进行。高校要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对学生材料做出客观评价,真正发挥材料在招生录取中的重要参考作用。

广西提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主要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方面。

贵州在改革方案中提出,要建立省级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统一评价档案样式。普通高中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指导学生客观记录成长过程,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经过校内公示审核,确保材料真实可用,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统一提交至高考综合改革信息系统。

两种志愿填报方式

招生录取方面,自2024年起,普通本科高校招生,按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7省区中,有6个的志愿填报方式是“院校专业组”,贵州省的志愿填报方式则是“专业(类)+院校”。7省区都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实现“多元录取”。

其中,“院校专业组”是将一所院校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若干个专业合成一个组,每个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一所院校可设置多个“院校专业组”,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投档录取。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刘雪平举例说道,以A大学为例,有20个招生专业,现行高考只有1个院校代码,只是文、理科分开。

按新高考方案A大学首先是按照历史和物理分开,假如要求选考历史的有8个专业,选考物理的有12个专业,分开之后,再根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选考科目要求来组合,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为1个组。

如8个历史专业中有3个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为历史+思想政治,另外5个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为历史+地理,那么8个选考历史的专业就有2个院校专业组。

以此类推,假如12个选考物理的专业分成3个院校专业组,那么A大学20个招生专业就一共分成5个院校专业组,相当于A大学有5个院校志愿单位,提供5个院校代码供考生选择填报。录取时A大学就有5个投档分数线。

“实行‘院校专业组’,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优先从专业角度选择高校并填报志愿。与现在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相比,主要优势是扩大学生选择权,提高志愿满意度和满足率。”江西省教育厅表示。

“专业(类)+院校”则是以“1个院校+1个专业(类)”为一个志愿单位进行填报。考生既可以选择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也可以选择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还可以选择不同专业下的不同高校。

职校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

多个省份提到了要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分类招生考试改革。

甘肃在改革方案中提出,为打造“技能甘肃”,此次改革专门提出,将职业高等院校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的职业高等院校分类考试制度。

符合甘肃省高考报名条件、具有省内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应往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及省内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应往届毕业生可通过“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分类考试,进入职业高等院校学习。

江西则明确以下三点,一是实行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

二是健全高职院校统招录取方式。保留考生通过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的通道。完善规范初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招生办法。

三是根据中办、国办文件和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意见的要求,出台高职院校专门考试招生办法,后续将作专题发布。

黑龙江提出,每年3月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组织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每年5月面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生以及社会人员,组织职业教育春季高考,稳步扩大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规模,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