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夺冠后,成为了网络上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其父亲拒绝了别人赠送的20万现金,让很多人赞叹,这位父亲的格局。
不少网红也将全红婵家里围得水泄不通,很多媒体竞相报道。
然而,对于全红婵来说,她获得金牌也并不容易,刻苦练习才有了奥运上的熠熠生辉。有意思的是,当人们争先讨论“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以及“精英教育”孰优孰劣的时候,全红婵的出现,或许给出了另外一种答案。
关于应试教育,有人似乎觉得,培养人才就应该简单粗暴,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只要尽可能多地反复刷题、死记硬背就能拿到高分,甚至有人将应试教育视为培养会考试的人才。然而实际上在过去,应试教育也为国家培养了很多栋梁,他们在中国各行各业发挥着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且一直以来,学生们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考入大学,似乎就是成功的人生。
然而,在素质教育模式出现之后,许多人开始再次思考什么是成功,尤其是培养孩子方面。有人觉得孩子多才多艺就是成功,有人觉得除了让孩子多才多艺之外,还应该上个好大学才是育儿的成功。不过,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更多的培训班、辅导班,兴趣班应运而生,不仅给家长经济带来了压力,还让孩子学习负担更重。
另外,还有人在推崇“精英教育”,这种模式下,只会让资源向部分人群集中,形成特定的人群,这显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而且中国自古教育的核心是有教无类。显然,从思想上,东方与西方的教育理念,有着巨大的差异。
而所谓的“精英教育”,其实并不合适中国。
那么,全红婵的教育模式属于哪一种,我们或许不好定义。
不过,能够将自己的“兴趣”做到极致,这也值得肯定。简单地来说,作为穷人家的孩子,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在选择最为“廉价”的出路。显然,全红婵是幸运的,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出路,而且做出了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其父母希望全红婵能够读大学,能够通过学习,找到人生的出路。从其父母的认知上来说,也的确不一般,而这或许与知识无关。
当然对于全红婵来说,她的年纪还很小,人生的路还很长,也不该定格在东京奥运会冠军,也许她以后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全红婵的父亲全文茂说:以后的路也是靠她自己了。
对于全家的教育方式,也许很多家长很难理解。毕竟多数家长不是为了孩子拼名校,就是为了孩子拼名师。相反,全家对于孩子的教育,多数告诉她们要靠自己。这或许,就是很多穷人家孩子都要面对的问题,除了自己,其实很难找到依靠,尤其是学习上。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试教育或许是对穷人家庭的孩子来说,是最好的一种模式。
不得不承认,当前素质教育是父母的比拼,更是家庭经济的比拼,看似拼的是孩子,实际上更多拼的是父母。相比较素质教育和精英教育,应试教育对于贫穷的孩子来说,应该是最为友好的一种教育模式,虽然可能苦了一点,但是却还有希望。
至于全红婵的成功,对于多数人来说,很难复制。不过,作为家长是否应该反思,自己的孩子到底有什么兴趣,可以助力孩子成功,而不是盲目地报很多兴趣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