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开始重视教育,家长都知道,上学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可以让孩子以后的日子过得轻松一些。只是,家长身为过来人,吃过了社会的苦,这才感悟了这个道理。从小锦衣玉食的孩子,不见得都能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为了能让孩子好好学习,很多家长想尽办法,棍棒教育、物质刺激不断上演。这不,就有一个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用心学习,直接给孩子开出条件,只要能考上清华大学,就给5万元奖励。不料,孩子真的考上了,父亲却失言了。
这位父亲之所以会开出5万元的奖励,也是有前提的。孩子很聪明,高中考进了当地重点中学,很受老师期待,就是学习不够刻苦努力,明明学习成绩还能往前冲一冲,偏偏就不肯用功,父母看在眼里干着急。为了让孩子能够卯足劲用来学习,父亲就想了一个好主意,利用物质刺激的方式,激励孩子用功学习。于是,就开出了“考上清华就给5万元”的奖励条件。没想到这个策略还真的有效,学习上一向吊儿郎当的孩子,顿时变得兢兢业业,年级排名果然冲进了前三名。
高考更是取得了一个骄人的战绩,真的被清华大学录取了。父亲十分得意,沾沾自喜,孩子能够考上清华,不就是“物质激励”的结果,自己可是大功臣。只是,他不仅把“5万元”的奖励抛之脑后,还把学校奖励的5万元也给没收了。
这位父亲非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四处宣扬,不料成为众矢之的,被大家指责做人有问题,言而无信,信口雌黄。这种行为让孩子心里对父亲多年的信任毁于一旦,家庭教育太失败了。
记得《《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一则故事,名为《曾子杀彘》,原文如下: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rǔ)还(huán),顾反为女(rǔ)杀彘(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zhì)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jiào)。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suì)烹彘也。
大意是:曾子妻子骗孩子,上街回来就杀猪吃。结果,妻子回来后,看见曾子真的要杀猪,连忙阻止,却被曾子教育,不能和孩子开玩笑,最后把猪杀了。故事寓意就是告诉为人父母,当以身作则,言而有信,这对教育子女大有裨益。
这位父亲既然当初承诺孩子考上清华就给5万元,现在,孩子真的考上了,就应该信守承诺,就像“曾子杀彘”,把5万元给孩子。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钱的问题,而是品德建设的问题,家长食言而肥,会给孩子树立不好的榜样,即便孩子当时没有说什么,也无法保证他有什么其他心理想法,长远来看,父亲这么做,实在不是家庭教育的正确示范。
其实,不仅是“父亲食言而肥”不合适,就连这位父亲采用“物质激励”的方法也不好,属于极个别的成功案例,不适合大多数家庭教育孩子使用。物质激励孩子学习,只能在短期内有效,很难持之以恒,长此以往还会让孩子变得功利和斤斤计较。
家长想要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还是应当把“精神奖励”当作主要手段,从小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孩子的学习动机与建设国家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培养孩子从充沛的学习动机。同时,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懂得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注重提升学习专注力和执行力,学会总结和反思自身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