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在某平台上发起了如何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投票,有190人参与投票,其中仅有47票赞同两种类型的研究生学历“基本一样”,而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弱一点”和“差很多”的票数分别为73票和70票。
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比不过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的约占75.3%。这个数据大概反映了人们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的态度,的确有很多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认可,他们只用一句话就完全否定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文凭没有含金量”。
许多人觉得,只有那些考不上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才会去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也有一些人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标准比较低,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全日制研究生高。受到这种认知的影响,很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明确要求应聘者的研究生学历是全日制的,如果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会失去录用资格。
其实,非全日制研究生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许多人对其至少存有两点误会。
第一点误会: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在职研究生
在职研究生是“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的研究生教育,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则是2017年之后在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基础设立的半脱产灵活授课或全脱产培养的“双证”教育,学生顺利毕业后会拥有研究生毕业证和学位证。
与全日制研究生一样,非全日制研究生也是高等教育统招研究生,招生指标由教育部门统一下达,各校严格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校和在校期间,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唯一区别就是学习学习方式的不同,其与传统的在职研究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第二点误会: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均很差
有些人虽然知道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是原来的在职研究生,但他们仍以生源质量不高、培养质量低等理由来否定非全日制研究生。
这样评价非全日制研究生既不理性,也不厚道。非全日制研究生必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才能入学,它与全日制研究生同属统招统分计划,考研初试成绩没有达到国家线,也是一样没有资格参加复试的。
应该讲,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一点都不差。有些院校为了保证生源质量,宁缺毋滥。
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仅执行“严进”,也执行“严出”,想要获得相应的学位,必须在完成学位课程的基础上完成一篇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等质量标准的学位论文。而且,不是所有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都能按时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只有那些获得了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学分的学生才有资格。
部分高校为了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同质量”要求,甚至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脱产学习,参照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对他们进行考勤考核,打卡上课,不定时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专业课程、课时安排和教师队伍也与全日制研究生完全相同。
简而言之,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考试招生、人才培养、毕业标准等方面与全日制研究生一模一样,他们的文凭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文凭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因为有这样的两点误会,大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另眼相看”,一些不明事理的人还说:“大部分非全日制学历就是花钱买的文凭”,殊不知,不能通过国家组织的统考,花再多钱也买不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
当然,我们承认,现在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依旧有比较大的改进空间,一些高校并没有认真落实教育部的“同质量”要求,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要求不够严格,配备给全日制研究生的师资队伍也不够强大,这给不少“看不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人以口实。
另外,当前的就业环境,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也有诸多不利。鉴于此,笔者不建议应届毕生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能上全日制就上全日制,哪怕学校名号差一点。
好在相关部门于去年初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及用人单位要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资格条件。
可以看出,相关部门正在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以实现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上的平等。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真正实现“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平起平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