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网曝985大学研究生和211大学的学生联合抄袭, 论文也拼夕夕?

自打各位“学霸”人设坍塌的明星们以自身真实情况出发,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大家重视论文审核后,论文抄袭、论文买卖等学术不端事件不时就会进入大众视野。

这一次,并非论文筛查发现抄袭,而是被原作者亲自“抓住”。原作者收集了较为完整的证据后,提交举报信给涉事大学,并在网络平台实名发布了本次事件的全过程。

看完事情来龙去脉,形容起来:一个字“绝”,两个字“奇葩”,三个字“太丢人”。

据举报者提供信息:一名来自985大学的在读硕士研究生,与一名普通本科大学毕业,考研失败,现在从事自由职业的人;一名211大学的本科毕业生,3个人一起抄袭了他人的论文,并公开发布在以“防抄袭,预收录”为主要作用的平台,从而被原作者发现。(具体大学,请看图片)

疑似抄袭者将论文放在“防抄袭”平台,行为本身就足够匪夷所思。跨越三个级别的大学毕业生,联手干出的并不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而是“学术不端”,真正讽刺。

东窗事发

被抄袭的论文原是一篇由某研究所投稿给权威期刊失败,未成功发表的论文。“洗稿”后的论文不仅保留了原文的图片和实验数据,就连摘要和标题都一字不改,只对文章的叙述方式进行了“技术性”调整。

原作者提供对比图样

原作者根据已有信息,很快找到了疑似抄袭论文的3名作者中的张某。没想到张某马上认怂,把责任推卸给“不懂要求”,“科研新手”和“第一作者”高某。

这位985大学在读的研究生张某有点意思,全篇回复内容的主旨大意皆是:我没有抄袭,自己是无知的“小白”,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知道,都是“第一作者”高某让我干的。他让我把论文挂到网站,我就挂了,顺路还署了一个名。别怪我,别让我留下污点,要怪就怪我的“单纯”和“无知”

好一个“绿茶”!若非他是个男的,这一手技术,非得成为一位厉害的“茶艺大师”不可。

研究生张某很快将“洗稿论文”第一作者高某的联系方式坦白,原作者收到了高某的邮件。

“第一作者”高某想要蒙混过关的“小聪明”昭然若揭。只承认是文件操作失误,并不认为将“自己的姓名”标注在“看过的学习资料”上,并发布在公共平台,就是一种严重的抄袭剽窃行为。

这封邮件彻底点燃了原作者的怒火,并加快了举报信飞向2所大学的速度。985大学接到举报信后,迅速在官网作出回应:启动调查。

“矛盾”与“疑问”

这是一次疑点重重的学术不端事件,矛盾和疑问主要集中在三点内容:

1、论文的来源。

关于取得论文原文的途径,当事人绝口不提,只说“可能是见过的资料”。据原作者讲述,该论文是其2020年的著作,投稿失败后,并没有再次改进文章内容,就将论文进行了存档,仅基于论文结果进行了下一步研究。

那么,能够看到论文的人除了原作者,就只有期刊编辑和审核等流程中的各位专家。这份论文又是被谁带到疑似抄袭的第一作者高某所在大学的小组实验会议上,成为学习资料的呢?

2、论文的泄露。

投稿失败后的论文,期刊方会对论文内容做保密处理,除非原作者自愿主动公开,这是投稿人与期刊方最起码的信任基础。若是连这层底线都被突破,那作者们怎可能将凝聚多年心血的作品送往“火坑”?

事件曝光后,期刊方反应迅速,展开调查。结果发现涉及这篇论文的全部专家没有一人在与疑似抄袭者相关的单位供职。

奇了怪了。

疑似抄袭的“第一作者”高某言称“在实验室看到作为学习资料的论文”,期刊方却说无人在涉事单位工作,两相矛盾。论文是自己长翅膀飞到疑似抄袭者手中的吗?到底谁在说谎?

不论是谁说谎,在原作者投稿后,论文在期刊内部各方人士手中流转的过程中,一定有“泄露点”被掩盖下来。出口一定存在,亟待查证

3、三人的关系。

这篇论文是由来自三所不同大学,不同身份的人共同“洗稿”完成,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据985的研究生张某所言,他跟“第一作者”高某是考研相识。如今,张某已经是在校硕士研究生,而高某还在“考研二战”,这意味着,高某是考研失败的人。

那么,985的研究生张某为何要对考研失败,毕业于普通大学的高某言听计从,让挂论文就老老实实地去挂论文呢?张某又凭什么相信一个长期备战考研的自由职业者,光凭对领域内科研的爱好,就能写出如此严谨的论文呢?实验是哪儿做的呢?在家里吗?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张某自称自己仅仅帮忙挂论文,对其他内容并不知情。如此说来,上传一篇论文,就能拥有署名的权利,这未免也太轻松了?高某又为何如此轻易答应署名?这不免让人猜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见不得光”的故事发生?

第三名疑似抄袭者晏某自始自终没发声,他跟其他两名“共同作者”的关系还是一个谜。

有侦探爱好的网友猜测,这可能是一起论文“拼夕夕”事件,三个人“团购”了该论文,以出价高低排列署名。论文卖家改写技术拙劣,三个人被“坑”了。

网友的话是个玩笑,但福尔摩斯说过,“除去所有的不可能,剩下的无论多么难以置信,都是真相!”我们还是静待调查结果。

反思与代价

事情发展至今,原作者多次给予“疑似抄袭者”机会。科研不易,若是学术的道路上留下污点,这条路就算永久关闭。将心比心,就“手下留情”。

但张某和高某一概不承认“抄袭”,把全部责任推给“无知”,“不清楚”和“操作失误”,当真是“人形否认三连”。

在舆论压力之下,张某面临被退学的境地以后,高某站出来“卖惨”。可言辞之间,并没有悔恨,仍旧是“我无知我有理”和“我是农村娃,我生活不易,我爱科研,我就该被原谅。”

小时候,老师教导我们,马路边上捡了一分钱,需要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如今,长大了,在实验室“捡了”一篇论文,就可以随意署名发布了吗?署名即是占有。

若是连这点常识也没有,疑似抄袭的三位又如何担当合格的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之名?在学术上,失去诚信,堪称失败。未录取高某的大学真不知是错失人才,还是“逃过一劫”。

做错了事,就需要付出代价。这代价我们说了不算,各位看客说了不算,原作者说了才算。

学校里,老师教导的知识没学好,生活和现实就会给我们沉重的一击。这个道理,大家共勉。

本次事件疑点重重,背后牵连深广,我们期待一个结果,还原作者一个公平,给学术圈一片清明。

文/8点半站台,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