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指出,根据教育部数据,近年来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男性教师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0年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中,男教师占比分别为28.83%、41.19%、44.37%,相较于2015年分别下降了7.44个、5.3个、4.29个百分点。而且教育阶段越靠前,男教师比例越低,男幼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尚不足3%,实属凤毛麟角。
文章分析指出,造成男教师比例持续走低的现实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收入低”是男性对教师行业就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其次,女性相较男性,天然更具有感情细腻、观察敏锐、亲切温和等适合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性别特质。
再次,社会对现行的教师评价、教师培养和考试选拔方式,更有利于女性在教师这个行业中崭露头角,男性往往体现出动力不足的劣势。
小编总结一下,男性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扮演着“顶梁柱”的重要角色,他们往往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工作收入平平的教师行业,不是他们的首选。而女性,是天生的教育家,在教育行业,比男性拥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
文章更是指出了男性从事教师行业的种种优势,例如:
男教师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教育中的对性别认识的多元化;
男教师通常思维相对敏捷、逻辑性强,擅长实验教学和理论延伸;
而对于年幼学生来说,男教师包容性相对更强,也能容忍学生犯一些简单错误。
对此,小编也总结了一下,老话常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小编记得,小时候,讲课最幽默风趣的是男老师,最宽宏大量的也是男老师,最能激发我们学习动力的还是那些难忘的男老师。
对比语文课的学习,女老师的课往往按部就班,这样看起来中规中矩,似乎也没毛病。
可是,与我那几个男语文老师一比,就相形见绌了。现在还记得,我的男语文老师们,往往不走寻常路,用尽千奇百怪的方法,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留下了对语文最友好的回忆。长大以后的我们,自然对写文章得心应手,从来不犯怵啦。
教育在增长学生知识层面和认知能力的同时,还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属性。和谐的自然社会,男主阳刚,女主阴柔,学校作为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少了男性教师的阳刚之力,自然是不平衡的、不完善的、不科学的。
2021年暑期,国家出重拳遏制“娘炮文化”,各路媒体也痛批娱乐圈畸形审美文化。
小编认为,要从根本上遏“娘炮文化”,还是要绷紧教育源头这根弦。
健康和谐完整的国民教育,能塑造健康和谐完整的国民人格。
根正才能苗红,祖国的花朵们,从小接受到过阳刚的教育,将来长大了,是断断不可能,仅凭简简单单几个海内外不良明星的文化输入,就能渗透和腐蚀成不伦不类的“娘娘腔”的。
从家庭层面讲,单亲家庭,更容易教育出人格有欠缺的孩子。比如,缺少母爱的孩子,性格就会偏阳刚;而缺少父爱的孩子,自然就会偏阴柔,也就是大家嗤之以鼻的“娘炮文化”了。
所以,最好的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这个“完整”,体现在教育环节的方方面面,教师作为教育的传播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性别配比,势必会对学生的三观和性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章最后指出, 当前,教育领域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因而改善教师队伍中男女性别比例的呼声相对微弱。存在未必合理,要改变这个现象,当然不能靠“拉郎配”,而是要靠观念改变,当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社会评价和收入水平,足以让那些有志于此的男性和女性可以更加体面地生活,相信更多男性会不请自来。
由此可见,我们还是要寄希望于国家在教育行业改革的浪潮中,将调整男女比例的问题提上日程,为我们祖国的花朵送去和风细雨的女老师,更送去宽宏豁达的男老师,让中国的孩子们享受最健康和谐完整的教育,中国的未来,定然一代更比一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