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毫无疑问,人才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代表着未来的发展的方向和基石,而人才的流失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无法避免的损失,因为要提高人才的吸纳需要的是双方的认可和信任。
各行各业的人才在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实践过后,都会构建自己心里的理想舞台和考虑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去处,但是想象是很美好的,哪怕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再高也无法对未来行业的发展做到准确的预测。
在我国这一现象非常常见,很多留学生在综合考量后都会选择留在异国他乡继续完成自己的理想,如果是一些受到重视的尖端人才还好,起码会倾斜资源用以培养。
可有些明明得不到重视的学子仍然不愿意回到祖国建设家乡,而选择在国外日复一日的坚持,最后的结果将自己的大好青春浪费了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像施一公所说的“清华学子明明在国外发展得一般,但却没有回国的打算”,而施一公所说的正是大多留学生的现状。
留学生的历史
我国最早一批的留学生是在1847年,那个时候的留学生几乎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背井离乡,那就是用先进的学识改变自己的国家,因为认知不同,所以理解的层次就不一样。
但是为了能够让国家强盛起来,就需要有人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把先进的思想带回自己的故乡,而容闳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容闳跟随西方传教士布朗成为了近代史上的第一批留学生,并且是在赫赫有名的耶鲁大学进行学习,而学校只能免除两年的学费,但是学校告诉容闳,如果愿意毕业后成为传教士就可以免费就读。
1847年,我们的国家还处在动荡的年代,而远在异国他乡的容闳正在面对能够在耶鲁大学免费就读的诱惑,此刻只要他简单地签上字,容闳就可以登上这座荣誉的殿堂,可是他拒绝了,理由是要学成后回国建设国家。
而布朗得知后也感动于容闳的爱国之情决定赞助他完成学业。
作为留学生第一人的容闳知道仅凭自己的作用是有限的,要想让国家发展起来,必须让更多的人到国外学习先进知识,在他的推动下,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从中国去往世界各地求学,其中著名思想家陈独秀先生在日本也得到过他的帮助。
那个时代的留学生几乎踏上异国的轮船后都心怀着同一个念头,不学成誓不还乡,抱着这样的爱国之情,他们很多人在归国后都在很多领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比如钱学森,詹天佑,邓稼先,孙立人等。
我相信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听过他们的事迹,他们对于国家的贡献人尽皆知,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身上流淌着中国第一代留学生的精神信仰,那就是为了报效祖国,所以说那个时代的留学生才是真正的“留学生”。
而他们也正是中国开启留学生时代的领路人,我国留学生的光辉历史也是从这些人开始书写的。
留学生的现状
中国的学子较多,所以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外出留学的大国,很多学生甚至在高中期间就开始计划留学的事项,因为在很多家长看来,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含金量是所有评判人才标准中最高的。
从八十年代开始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就呈井喷式上升,根据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来看,整个2019年外出留学的人数为七十万人,但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清华大学对清华学子的回国人数进行统计时,发现留学后回国的人数仅仅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
几乎百分之八十的清华留学生都在毕业后选择留在国外,就好像在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中认为国外的环境要好过国内的环境,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我们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各个领域上没有国外强。
可我们的国家只建立了不到百年的时间,而且近年来无论从军事科技经济哪个方面都并不弱于其他国家,这是另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但是很多留学生对祖国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之前的年代,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国家已经发展到多么强大的地步了。
换个角度说,就算留学生没有建设国家的远大理想,总得为个人的前途努力吧,可就像施一公所说的“明明在国外发展得很一般,可就是不愿意回国”,虽然很无奈,但这就是大量留学生的现状。
为什么留学生不愿意回国?
在我看来有四点原因,第一就是个人心理原因,这个原因可能占据了更多的因素,因为在很多留学生的心里,中国这几年以来在各个领域的发展确实足以站在强国的队伍中,但是还没有达到顶尖行列。
所以他们认为他们离开国家去了国外学习就等于是从一个落后的地方进步到了一个先进的地方,而如果此时再回到“落后”的祖国,可能在别人看来会觉得他是一个失败者。
再加上自己身边有的同学选择留下,而自己却回到国家,面对亲人的询问时会觉得不好意思开口,在这样的对比下会导致别人对他的看法有所影响,而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于是决定不回国。
第二就是看重个人的发展,不可否认的是国外给予人才的奖励和工资水平还是非常可观的,加上学术氛围比较浓厚,科研技术手段开放程度较高,于是就吸引了很多留学生的目光。
人都是会为自己考虑的,哪怕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也会对比之后再做决定,只不过常年在国外的学子根本不清楚我们的国家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而已,所以把这个原因当作不回国的理由。
但是这点其实不足以成为理由,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发展得到飞速地提高,从航天到医学,从基因到农作物,几乎任何领域我们都有底气站在顶尖国家的队伍里面。
至于待遇问题、后续的晋升和资源的倾斜等问题,因为以往的科研环境与今日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在很多留学生中对祖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几年前,而这样的判断失误也导致了一部分留学生不愿意回国。
第三就是国内的竞争力太强,这点从我们的教育制度上就能够看到一些,每次考试都是层层选拔,从数以百万计的人选中进行过滤,而最后能够留下来的都是精英之中的精英。
其实严格来说是因为国内的人才太多,一抓一大把,而且毫不夸张地讲,我们国家的很多大学其实都有着非常强的实力,虽然在知名度上与国外的学校相差甚远,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比起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海归”们却不遑多让。
可能会在精尖领域有所欠缺,但是总体素质与回国的留学生相比完全不差,加上本土学校培养出来的学子用起来也顺手,所以很多留学生都认为回国之后的压力同样很大。
而留在国外同样也会压力太大,但是自己认识的同学还有人脉关系都在国外,如果回国就意味着所有的一切要从新开始,所以选择了留下。
第四就是为了自己的学术理想,其实有一部分留学生在各自领域里的成绩是非常受到国外一些教授和企业所认可的,因此他们面对这样有实力的人才是极力去拉拢留住的。
并且直接许下很多令人心动的条件,但是这都不足以成为能够一锤定音的理由,最主要的是他们有最先进的科研场所和技术水平,但是一般情况下,如果留学生要回国的话他们是不会对你开放这些的。
只有你同意留在国外后才会让你接触到这些顶尖技术的层面,当年的钱学森前辈就是如此,为了能让钱学森先生回到国家我们耗费了很多精力,所以事关国家战略方面的影响,任何国家都不会无私地把这些最先进的东西教给你。
所以有的留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为了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知识也会选择留下。
不过这样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变了,近两年来我们国家外出的留学生回国率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实力,也令很多留学生对祖国的印象有所改变,回国的热情大大提高。
在未来我们国家一定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这点毋庸置疑,希望更多的留学生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能够回到祖国实现抱负,让这个“未来”的到来能够提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