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真是个人物,这种时候还能笑得出来。
不过他就算不笑,又能怎么办呢?时代的一粒灰,终于砸中了一个大家伙。
这轮双减真的很到位,没人可以钻空子。
这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现金奖励举报补课的了,最高奖金达5万。这一招辣手的,已经有人调侃说中年下岗以后没事干,就带着娃到处找地方补课赚外快。
举报一个就够生活费了,多来几个不比辛苦上班香么。好家伙,有人靠给别人补课赚钱,还有人靠举报别人补课赚钱。前者辛苦后者轻松,前者担惊受怕,后者坦坦荡荡。
此外,某地还有一所热门初中,主动出击,发动学生去机构拍照曝光。
小孩子能有什么坏心眼,他们只想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罢了。
这种情势下,老俞是不转行也得转行了。既然哭没用,索性就笑笑吧!
说回俞敏洪,这种时候他都还在坚持,矢口不提把行李分了回高老庄,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真不愧是历经三次高考才考上北大的男人。
只可惜就算以老俞的毅力和资质,搁在今天,坚持三年也未必能考上北大了。
老俞那年代,刚恢复高考不久。有本事有能力考大学的人原本就不多。这其中愿意花大量时间去学习的人就更少。而且那时候考试技巧也没被人研究得那么透,做题的人全凭知识储备和感觉,出题的人亦如是也。
所以老俞这种没什么背景,光有一股子蛮劲儿的农村娃也有机会考上北大。
而现今,高考胜利者除了努力,还需要资源和环境、见识,光凭老俞自己,恐怕是够呛能上北大。
从农民的儿子一步步走到新东方的董事长,老俞的成功固然有他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但是更多的原因,在于他紧跟着时代的节拍,每一步都踩在了正确的节点上。
高考刚恢复,认识到学历重要性的人本就不多,俞敏洪算一个。花了三年时间考上了北大,命运是眷顾他的。
留学潮刚有苗头的时候,老俞考出了托福高分,却没能出去。花光了积蓄,“只能”私下开托福培训班,结果被北大发现,连大学英语教师的铁饭碗都丢了,一穷二白出了社会。
因为不想靠女朋友养活,老俞才开始走上了创业之路。这人简直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命运之手,给推到了创业路上。
靠着培训托福雅思,新东方赚到了第一桶金,老俞又慧眼识机遇,挤进了中小学教育培训这一块,去分那香喷喷的大蛋糕。
这个男人真是幸运,风口一直就围着他转,只等他稍微一动,就把他吹上了天。
可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的好运气,大概是透支完了。
尝过培训中小学生的甜头,再回头去做大学生市场,就很难了。
为什么双减之前,中小学教培行业如此火爆,那么多资本,都愿意赔本赚吆喝来抢占这块市场?
这钱实在是太好赚了。
首先付钱的,是最有赚钱能力、积蓄最多的宝爸和宝妈。这群人有钱,但又不舍得花钱,买个包包都要想半天,唯独给自己孩子花起钱来完全不认识“心疼”两个字怎么写。
吾友大花曾经提及,她有个同事,这两天正犯愁。因为她一口气在精锐投了11万,课还没上多久呢,就听说精锐也要退出K12市场,也不知道这钱拿不拿得回来。
11万啊!干点啥不好,吃喝玩乐的话可以糟蹋很久,买包都能买到奢侈品了,就是在魔都,都至少能买上一平米的学区房,一平米都可以站个人了!
这种人倒也不一定是大款,葱头,钱太多了没处使。反而越是捉襟见肘的人家越愿意把子女教育的钱一枪头花出去,因为穷惯了,知道钱攥在自己手里,不一定能存得住,还不如交给培训机构,譬如存了一笔教育基金。
去年优胜教育跑路的时候,有个妈妈,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她哭着说自己为了孩子学习,顶着老公强烈的反对,把唯一一套住房给卖了,把卖房子的钱全部交给了优胜,想着这下学费用到高中毕业应该没问题。
想不到孩子没上高中,优胜就不在了。
虽说这样的父母有点走火入魔,但那份心可以理解,为了孩子读书嘛,砸锅卖铁卖房子都舍得。你说教育机构不赚谁赚?
而大学生市场上,付钱的是谁?大学生本人!这个年纪的孩子,刚刚觉得自己翅膀硬了,个子比父母都高了,每次问父母要生活费都有那么点不好意思。打工赚点零花钱,又要谈恋爱,又要交友,在学习上花钱还真没那么痛快。
我问过很多大学生,其中也有好学上进,积极考研考证的,但是一般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去各个网站白piao,或者去某鱼三块五块地获取资源,让他们乖乖掏钱出来,太难了。
K12的教育对象和大学生市场的受众也不一样。
中小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是很好忽悠的。
学霸型的,其实不讲课他们也能学得好,再给他们点题做一做,点拨点拨,成绩自然不错,起码不会往下掉。这个时候父母就被绑架啦,他们无法确定孩子成绩好,是不是因为补课的缘故,秉着多学一点总是好的,他们就会一直续费下去。
学渣型的,虽然补了也没啥大用,但是只要把孩子哄高兴了,孩子要学,爹妈只有高兴的份。再怎么说补课总比放羊好吧,起码爹妈能有点心里安慰:不补没准更差,钱花了就花了,就算成绩不能提高,我也算对得起孩子了。
而大学生,经过12年义务教育的洗礼,没见过猪跑,一筷子猪肉吃到嘴里,他们就知道对不对味。
那种照着课件念的,知识储备不足的老师,一听就听出来了。能抓住大学生眼球的老师太少了,要不然教授门槛怎么那么高呢!事实上就算是教授,课讲得不好,大学生们也一样不怎么买账。
重回大学生市场,市场难打开也就罢了,关键是师资这块就要愁秃老俞的脑袋。便宜的,容易招的老师没人买单。博学又有趣的老师难找不说,还贵。
最后,两者的市场需求意愿也不一样。K12的娃要考大学,那都是刚需,每个孩子都需要,每个家长都很迫切。
而大学生的刚需一点儿也不集中,有的想考研,有的想出国,有的想考证。关键是还都不怎么迫切。老俞想要在大学生市场打一片天下难度比起K12高了不是一点点。
好在考研的人现在越来越多了,再这样下去有跟高考别苗头的趋势。或许这一块多少还能做点文章,但是利润肯定不如做K12。
时代的大浪打过来,我等凡人固然有些惊慌,那些巨头们只怕也不那么淡定。
这一刻俞敏洪还能心平气和,这大概就是他厉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