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贝
教育是立国之本,但如果教育人才全部向外输送,教育的本质还能体现出来吗?
清华北大是我国最高等级学府,万千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堂,但是梦想总是遥不可及,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考上清北的,从高考成绩来看,只有考到690分以上,才有机会触及到清北的大门。
“670分”是啥概念?也就是全校0.1%,全市的1%,全省的5%的几率吧,由此可以看出考清北的难度。
能考上清北的都是一顶一的大学霸,他们有足够的的自律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天赋,这样的人智商都很高,是社会和国家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清北北大也致力于培养,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但是现实很残酷,这些人才在受到母校恩惠后,却纷纷选择出国留学。
超5成学生出国留学,且多半选择“学成不归”
“半数英才聚清华,清华半英在姚班。”
清华北大一直在同等级,但是近两年偏理工科的清华大学发展得更好,在各大榜单中都压北大一头,排在第一的位置上。
清华有一个姚班,是由姚期智院士在2005年创办的,主要是为中国培养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姚班汇集了清华高智商、强能力的人才。
可以说,清华姚班人才发展关乎着未来我国的科技发展,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姚班的天才们,却在本科结束后纷纷选择出国留学。
清华姚班毕业生吴佳俊,曾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超80篇的论文文献,现任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
曾获诺贝尔齐名的物理学奖的鬲融,出国留学后,选择留在杜克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清华姚班为数不多的女英陈丹琦,曾创造出CDQ算法,在神经语言程序学上有很高的成就,现如今在斯坦福大学任助理教授。
数据统计表明,从05年姚班创办至今,一共培养了366位天才,其中有222人选择出国留学,且大部分“学成未归”,选择在斯坦福、杜克大学、麻省理工担任助理教授,或者是去到华尔兹街任职。
分析:
清华姚班的情况,其实可以代表清北绝大多数学生的情况,超5成以上的清北生毕业选择出国深造,且最终学成未归,面对这样的情况,清北沉默不已。
清北生选择出国留学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学术是无界限的,走出去开阔眼界,增加学识高度,这无可厚非,但是学成后,选择留在其它国家,成为流出性人才,就让人有些唏嘘不已了。
要知道,国家培养一个985名校生,是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出国留学选择不归,无疑是在浪费。
清北生出国留学“学成不归”的原因
网友分析,清北高材生选择出国留学且学成不归的三大原因。
一是因为大中小学期间的思想教育不到位;
这些选择出国留学且学成不归的高材生,其内心深处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因为他们本身思想高度并未开化,没有想到国家发展与自己的关系,还局限于自我的小世界里。
这就是因为基础教育思想宣传不到位,究其根本原因,是老师和学校思想高度不够,没有给学生打下好的基础。
二是大部分名校生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曾说过:“我们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包括北京大学,他们高智商、老道、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善于利用荔枝达到自己的目的。”
大部分名校高材生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做任何选择都是以利益出发,那么面对国外优质的职业选择,自然会选择学成不归。
三是迫于生活压力;
这一点很无奈,清华、北大都位于首都北京,超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大,慢慢成长还面临着住房压力,即使奋斗半辈子也很难在北京买下一套房,在面对现实和理想的抉择时,平凡世俗的人,都会放下理想选择向现实低头。
清北学生出国留学,然后留在国外,生活压力减轻。
总结:
清北学生出国留学学成不归,是个人选择,大众也不应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指责他们。
其实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这种情况已经有所好转, 很多清北学生选择留在本校考研,毕业后进入企业或自主创业,作为高智商人才为大众和社会作贡献。
话题讨论:
你对于清北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不归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