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还在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吗? 奥赛金牌获得者指出要多思考、深入理解

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孩子们常常会有一种不好的习惯,就是不去理解知识,或是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而是依靠死记硬背费力地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不但效率低下,还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过一段时间后,记忆就会变得模糊,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

“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这一点,也是生物奥赛金牌获得者陈冠彬同学格外强调的。

陈冠彬刚满17岁,正在读高三,是济南山大实验学校的学生,他刚刚参加了第30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以第18名的成绩斩获金牌。

这次比赛不但让他入选了国家集训队,还获得了保送北大或清华的资格,让很多同学羡慕不已。

更值得一提的是,陈冠彬参加生物竞赛,却没有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他的各门功课成绩都很优秀。

人们都想知道他平时是怎么学习的,他就指出,学习不能死记硬背,不能囫囵吞枣,要多思考、深入理解。

强大的学习能力,来自积极思考和深入理解

和很多早早走上竞赛道路的同学不一样,陈冠彬是到高中才开始接触奥赛的。备战时间短,基础相对薄弱,但是他对生物知识却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这一点为他深入钻研生物奥秘提供了不少助力。

高中学习任务繁重,学习节奏紧张,陈冠彬每天晚上都会挤出两个小时专门为奥赛做准备。

针对自己基础薄弱的问题,他采用了查漏补缺的办法,花费了不少精力学习奥赛资料,研究过去的题目,从中发现自己在知识上存在的一些漏洞。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避免了死记硬背的办法,总是会带着问题去学习,边学边思考,能够找出知识背后的联系和逻辑,逐渐构建起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他还注意到各门学科之间并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物理学、化学、地理学方面的知识,就可以与生物知识相关联。

像渗透吸水原理就可以用物理学中“分子热运动与扩散”等知识来思考,由此就能形成知识的“迁移”,不但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还能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热爱思考的陈冠彬在学习上还很有自己的主见。他不会盲目自信,但也不会盲从权威和书本。

每当他对某个问题产生了怀疑,就会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有时甚至敢在课堂上对老师提意见。虽然事后证明是他自己看错了数据,但这份勇气和自信还是得到了老师的赞赏。

也正是因为陈冠彬是这样一个有个性、善于思考的学生,才会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竞赛能力。他以全省第9名的好成绩入选省队,之后参加国赛,迎战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0名好手。

这次比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陈冠彬准备充分,顺利通过了理论比赛;而在实验环节,陈冠彬的操作也非常熟练。

最终,他以超强的实力夺得金牌,也让大家看到了一颗未来的科学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摒弃“死记硬背”的笨办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我们在为陈冠彬取得的成绩叫好的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借鉴他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摒弃死记硬背的“笨办法”,而是要在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比如,要记忆一首古诗词,就可以先从它的诗意、写作背景、思想感情等入手,先为孩子扫清理解的障碍,再让他们尝试背诵,效率会更高。

再如,我们可以尝试将抽象的知识用画图、讲故事的方法,转化为形象、有趣的知识,也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不会让他们有“味同嚼蜡”的感觉。

此外,我们还可以参考陈冠彬的做法,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或是进行不同学科的“知识迁移”,构建立体知识网络。学习的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你对“17岁斩获全国生物学奥赛金牌的济南少年”有什么看法?欢迎留下宝贵意见,和我一起讨论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