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有份技术比啥都强? 超六成职校生不愿进厂, 真的是因为心比天高?

自前段时间,“中考分流”政策被确定之后,一半学生能够走上高中、大学这条路,而另一半学生只能上职业院校。而由于城乡之间教育差距的存在,使得农村学子在职业院校生源中的占比要高得多。

然而,近期《中国青年报》教育科学部向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可调查结果却显示超六成职校生不愿进厂当“蓝领”。同时多位职校老师也表示,现在学生的“去工厂化”的就业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其实,“有份技术比啥都强”的说法,已经成为了过去。而职校生以及其他社会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进厂,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企业的运行模式以及技工人才的自身处境,都脱不开关系。而这种变化,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农民的孩子。

职校生不愿意进厂,难道真的是心比天高?

“工匠精神”一直受大家推崇,但这种推崇主要表现在精神支持上,而现实物质上的劣势,来自农村的职校生最有体会。比如,他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较低的工资和地位以及狭窄的上升渠道,而且在相亲时,也往往会被女方看不起,进而影响到自己的成家大事。在这种苦着、累着、被嫌弃着的情况下,职校生不愿意进厂,就成了一种“理所应当”。

与此同时,任何一个劳动群体会不会受到重视,最关键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力市场供需是否平衡。我们以农村的木匠为例,在前二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农村木匠之所以备受尊重,就是因为当时的房屋以木质结构为主,可如今随着钢筋混凝土的盛行,农村木匠自然没了用武之地。同理,随着工厂机械化的不断升级,“机贵人贱”的趋势只会越来越明显,技工人才的供需已经失去失衡。

总的来说,职校生之所以不愿意进厂,并非单纯的心比天高,而是以上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更何况高级技工人才也是从低级技工人才练起的。因此,为了补上高级技工人才的缺口,让人才红利更好地推进经济发展,通过提高技能人才的工资福利、拓宽他们的上升渠道、改善职业院校的教育水平,让“蓝领”的综合待遇不输于“白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主要措施如下。

在《关于调整职业院校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中,国家明确表示,将同步提高职业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并提高其资金标准,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为每生每年6000元。这一措施的出现,既能通过奖学金鼓励职校生认真学习技能,而不是“玩”到毕业。又能通过助学金来帮助很多来自农村困难家庭的孩子,顺利完成学业,不至于早早步入社会。

除此以外,在《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中,国家表示将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的调整机制,并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这一措施中可以看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将重点放在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以及职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上,这样有利于职校生就业以及在老师那儿学到实实在在的本领。

对于孩子上职业院校的问题,农民应该注意什么?

就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那样,未来大多数农村孩子,初中毕业后只能去上职业学校。但是,农民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职校生也可以考普通大学,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通过参加“对口高考”,考取本省的本科院校,而且“对口生”进入本科后待遇都与“统招生”一样,包括学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