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有笑有泪的生活》(彩虹图书馆计划出品/稻田读书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是一本很有特点的作文集,封面上印着的一句话完美概括了它的特点:“懂得真实的生活,远比虚构的故事更打动人心。这应该是每个人的作文第一课。”
该图片由anarosadebastiani在Pixabay上发布
这句话一下子戳中了我。我是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在我成长的年代,也逃不过写作文和看作文书。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我走了一条背离真实生活的路。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市里组织了一次以“亲情”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语文老师让全班都写,最后选出佳作送到市里参赛。看过全班的作文后,老师特意抽出时间作了点评。他颇有几分无奈地指出,素材单一是大家的通病——凡写母爱就是妈妈大夏天晚上为“我”扇扇子,“我”睡得香甜,她自己却热得汗流浃背,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滚落;凡写父爱就是爸爸大雨天晚上背着高烧的“我”去医院,伞都撑在“我”头顶,自己则浑身湿透,衣服紧紧地贴在身上。不但事例雷同,连细节描写都别无二致。
我交上的作文中,用的正是这两个事例。我没有完全瞎编,只不过在那个电风扇已经普及的年代,扇扇子的情况很少,而且睡着的我根本看不到妈妈的汗水;爸爸也不是没有半夜冒雨送过高烧的我去医院,但为了省时省力,他一般骑自行车或者拖到白天再送。
上了高中以后,我被这样一类作文吸引:文风忧郁感伤,文笔优美无比,内容脱离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至少脱离了我的日常生活。那时学习压力大,忧伤情绪是真的,多愁善感也是我的性格弱点,但随着对这类作文的偏好与模仿,生活中的其他真实被我忽视,以致于作文题材和内容越写越窄,浅表的模仿和匮乏的阅历也使我学不到那类作文的“神”而只能仿其“形”,空有一个辞藻堆砌的花架子,缺少筋骨血肉。
如今,我常常带着反思的眼光回顾少年时期的习作经历,因而这本作文集让我更觉眼前一亮,它倡导的作文观念是孩子们最需要的:用文字记录生活本色,用写作发现自我。
该图片由kangbch在Pixabay上发布
整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我们正在长大』选录了参与首届“少年心”稻田写作大赛的42篇中小学生作文,记录了少年们有笑有泪的生活种种,尽管有的文笔尚显稚嫩,有的能看出雕饰痕迹,但贵在真情实感、用心体察生活。第二章『我们依然年少』收录了成向阳、简儿、周华诚和陆生作等4位作家的16篇成长题材作品,大朋友的“少年心”同样动人。第三章『一路有书相伴』邀请到14位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畅谈他们的读书故事,有教师、作家、高管、企业家、研究馆员等,讲述坚持阅读和学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拓展了人生的可能性。
该图片由congerdesign在Pixabay上发布
第一章选录的中小学生作文里,不乏抒写亲情的作品,和我那个年代一样。但没有一篇作品写妈妈为“我”扇扇子、爸爸冒雨背“我”去医院。小作者们选用的事例很丰富,描写的角度也各有不同:有人从小小的橘子中发现了爷爷奶奶的爱,有人从母亲在《读懂青春期男孩》书页上写的笔记和感受读懂为人父母的用心,有人用分别时不回头的举动和“狠心”背影来表现母爱的深沉,有人刻画“顽童老爸”的形象幽默地表现父爱的含蓄……
这些选录的作文是鲜活的,看得到作者的个性以及他们和生活碰撞的痕迹,欢笑与泪水都有滋有味。特别是西部地区学生的作品,有些提到了生活给予自身及家庭的磨难,失亲、贫困、负债、留守、辍学、受欺等,对此他们大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感想,不作卖惨式抒情也不作喊口号式坚强,更显真诚。
该图片由Anrita1705在Pixabay上发布
懂得并描写真实的生活,应该是每个孩子的作文第一课,“我手写我心”也不应该只成为一句口号,这是整本书给我最深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