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命题大赛说明会: 新高考让我们不得不思变

一、命题大赛组织原因

目前,除了数学学科,其它学科命题大赛针对性培训已经结束。我关注了八个学科培训,也在培训会上讲了一些关于组织命题大赛的原因。迅速对接高考、提高培训实效、提升考练质量等这些都是组织命题大赛的原因。

虽然说了很多,但是,今天我还是想首先说一下命题的原因。新高考改革从2015年开始,从试点、思想动员到逐渐推广,到了现在应该说已经全面铺开。当然,高考改革也经历了从形式到内容,从不变到小变的过程,同时,也正在为大变做好了全面的准备。其中,标志性事件是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在《方案》中明确规定: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也就是新高考改革把矛头直接对准应试教育的弊端。可以这样说,新高考改革要成功,必须打败应试教育。

高中学校应对新高考无非是两种模式,一是科学备考,二是片面应试。以科研为基础的科学备考,面对新高考能够迅速转型。片面应试是以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为特征的备考模式,跟新高考会渐行渐远。

高考改革对付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手段无非是“新”“奇”“难”。在改革初期,为了保证高考的稳定性,新奇难的试题比例较少,片面应试还能对付。随着高考进入深水期和攻坚期,特别是2021年以后,这类试题的比例会逐渐加大,到达20%以后,基本就把应试教育淘汰出双一流学校之外。

高考改革逼着学校和教师进行教育转型,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不可能应对新奇难的题目,只有靠学生素质和能力。教师必须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型,从经验型转型学习型教师。这是应对新高考唯一的办法。

我们学校既不是以科研为基础的备考模式,也不是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模式。我们属于混合型备考模式。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但是也缺少适合的方式方法,教师一定的研究能力但也存在不全面、不深刻的问题。从高考情况来看,尖子生培养是短板,一本和本科是优势。从学校发展来说,高尖学生的发展对学校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过去成功经验,同时,又要根据新高考的要求,在某些方面补齐短板,为学校快速崛起创造条件。

命题大赛也是基于这一背景举行的,通过试题命制和专家培训,实现以考定教、以考促学的目的。命题大赛不是颠覆,而是完善;不是否定,而是肯定。

二、学校综合评价情况

1.为什么要有新学校综合评价

专家评委评价结束后,只是给各学科备课组排出了次序。不同学科之间没法进行排序。按照方案设定,必须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比较和排序,以调动各学科的积极性,所以,学校必须进行综合评价,对不同学科进行比较。

2.评价项目设定

专家评委对考试内容、试题形式和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着重于学科知识和学科特点。学校对试卷版式、难度系数、原创比例进行评价,主要是共性方面的评价。

3.评委组成

学校共分三个评委小组,级部主任为组长,三名学科主任为组员,分别对三个项目进行评价。实行1:1:1等级赋分制和数据得分相结合,如试卷版式分4个小项,每项分三档,分别记1.5、1.2、0.9。原创是按照数量得分,原创权重为1,改编试题为0.7,选用题为0.4。

4.总分计算

根据专家评委评价结果,学科第一名到第三名分别记82、80、78分,加上学校评价分数,得到各备课组总分。

三、三大技术难题

1.不同学科试题很难进行全方位比较。

2.不同学科原创界定问题。

3.不同学生的难度系数问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