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师范学校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有学生会这种存在。原本,我对学生会这种组织也没啥印象,但在那位教代数的杨老师的耳闻目染之下,我才知道,原来学生会是一种逼格饱满到炸裂的存在。
那个时候上代数课的时候,前半节课我们都非常认真地跟着杨老师学代数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但是后半节课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昏昏欲睡,因为当时的杨老师会把自己上大学期间的光辉事迹在后半节课中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诉说。
杨老师说,他上大学的时候是传说中的学生会主席,手底下管理着一大帮人,管理能力非常强悍,他非常受班主任老师和学校领导的器重,所以他基本上在大学期间可以横着走。在他看来,学生会是一个非常神圣的组织,学生会主席是这颗星球上最为神圣的职位,能够成为学生会的主席,他感到万分荣幸。
但我们知道,这样的经历我们偶尔听到一两次还觉得蛮有新鲜感的,但如果每节代数课的后半节都是讲这些内容,记忆力再短暂的同学也会不耐烦的。在那所师范学校,貌似杨老师的人缘也不太好,毕竟一个特别喜欢吹嘘自己的人,很难拥有身边之人特别真诚的友谊。
深入去了解学生会主席的“前世今生”,当年学校里的学生会主席,现在混得怎么样呢?我只能说参差不齐,但混得像杨老师这种如同孔乙己一般的存在,其实也并不在少数。
据一位朋友介绍,他所在一所三本大学的学生会主席,算是学校中的“风云人物”,“用膳”有人请,书包有人背,就连做作业也有人专门提供免费的“标准答案”,这位手眼通天的学生会主席在私生活方面更是如同“楷模”一般的存在:隔三差五换女朋友,传说中的“种马”也不过如此,来自乡下的那位朋友见到档次这么高的学生会主席之时,两股战战,如履薄冰。
但三本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并不高,后来这位牛到极致的学生会主席最终因为情场受挫、事业受阻(一毕业就失业)而选择服毒自尽,这应该就是“捧得越高摔得越疼”的效应在起作用吧!
其实,校园和社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校园内当学生会主席期间“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走出社会之后就要直接面对现实,否则就会被社会现实狠狠打脸。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主席在毕业后混得不错,有的在宦海混得风生水起,有的在商海日进斗金,有的在情场如鱼得水,有的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极其不平凡的贡献,这和个人的情商、能力和“人脉资源”等方面的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朋友们,你们认识的当年的学生会主席,现在混得如何呢?欢迎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