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考研是终点,考过后才发现这原来才是起点。”这是很多考研人的真实感受,而考研的过程对于考生来讲,就好比是一场修行。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布的数据统计,今年从考研正式报名后,短短十天的时间报考学生就有两万人,报考人数之多让人瞠目结舌。
再看2021年的硕士招生计划不难发现:那一年的实际录取人数比招生简章中足足多了400余人。
就在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21年研究生计划招生人数首次突破了百万大关,达到111.4万人,相比较于去年,增长扩招预计18万人左右。
而2021年参加调剂大军的人数也高达150万人,成为五年之最,之前一年只有70万人!
这一系列的数据都显现出:21世纪的现在,考研成为越来越多本科毕业生的选择。而随着每年参加考研人数的不断增加,国内学历竞争内卷严重,这就导致考研扩招成为必然现象。
但随着扩招人数的增加,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了出来。
研究生扩招势头猛,素质教育也不容忽视,负面情绪要尽可能消除
一、学生与导师之间的问题开始显现。
研究生扩招人数的增加导致很多高校导师分身乏术,力不从心,很多优秀的导师在复试结束时就被学生选择,很早便出现人员招满的情况,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导师可选。
前段时间甚至出现了“一名高校研究生选择导师的环节被十一位导师拒绝”的报道。
其实导师基本会直接决定一名学生接下来三年的生活状态及对学术的向往。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至关重要。
其实针对师资不足的问题,高校可以对症下药。
减轻导师的工作负担,比如减少不必要的讲座、会议,使老师可以全身心地投入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相近专业可以成立学习小组由专门的导师进行跟进等。
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与导师之间沟通交流的问题,也可以在减轻导师教学负担的同时明显提高研究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的学习观念存在问题。
现代社会学历内卷现象屡见不鲜,这就导致很多本科毕业生走上考研的道路,成为千万考研大军中的一员。
这部分学生往往不是因为自身兴趣或者对科研工作的热爱,仅仅只是想在日后的工作中拥有较高的学历待遇,这样的想法便导致他们在之后的学生生涯中成绩平平,无所收获。
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高校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体会学习的优势以及用知识贡献社会、服务社会所带来的成就感。
同时可以设立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通过设立奖学金、科研项目奖金加强他们对于学习的求知欲,而对于那些浑水摸鱼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否按时毕业也将成为一大问题。
这样的举措可以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真正做到学有所成。
三、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相对本科生来说,研究生的学习更趋于专业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更加趋于学术化。这就导致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减少。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需要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有充裕的时间精力去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中更好的巩固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孩子的自己经验,让他们可以更好更快的在毕业时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素质教育一直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根本性因素。而近些年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成了很多高校的重中之重。高校考研人数扩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就成了必需。
写在最后:必须承认的一点是,考研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门槛要求会越来越高。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备考文化课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考研扩招的确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但是这就意味着高校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如果考研的同学都可以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就可以更好的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