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一直讨论,高校要不要优待留学生?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都是好客的国家。然而,近些年来,有些国人出国之后,拿到了外籍身份,却能够较为轻松进入到类似清华亦或是北大这样的一流名校。
这或许与当前中国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有关,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走“捷径”进入名校的学生,在名校的培养下,真的能名副其实么?
实际上,除了移民出国上名校之后,还有艺考亦或是体考,也为高考生打了捷径之门,这也导致了一些名校生,毕业出来未必有较好的专业知识,甚至是一定的专业知识。
不过,对于这些孩子也不好小看,因为父辈能够给孩子找到“捷径”,自然在人脉等方面也不会太差,所以这样的孩子即便是大学学不到什么真本事,也可以混文凭,凭借父辈的人脉混出一些名堂来。当然,这些孩子中,也有非常优秀者。
只是,当移民上大学,亦或是通过别的途径上大学,成为一种捷径,要不要堵死这样的通道?其实,答应是肯定的。毕竟,高考应该是每一个学子的机会,但凡其中掺杂了别的东西,那么就会让教育蒙羞。
不过,对于多数家长来说,他们总是听别人的毕业院校,而很少探究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换句话来说,有些家长并不清楚,并非所有考入清华亦或是北大的学生,都是“学霸”,亦或是“状元”,他们其中不乏长着中国面孔的“外国人”。
简单地来说,对于一些通过移民考入名校的学生,其实他们要是参加高考,可能有些人很难跨入末流211工程高校,更别说像清华亦或是北大这样的名校。
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在用的时候,也应该改变以往只听大学,或者简单地用211工程和985工程学校选人,而应该更看重学生的专业,通过专业选择人才。这样以来,对于高校而言,可以提升学校的培养水平,而不会因为招录学生的渠道多元化,影响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当然,如果取消对国外留学生的“照顾”,可能有些高校会担心影响自身对国外留学生的吸引能力,从而降低了留学人员的数量。或许,通过一些政策倾斜,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国家的科研发展,本国人才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石,至于其他国家的人才,也只能是锦上添花。
要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堵上名校的“捷径”,也并不困难。换句话来说,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不应该看“国籍”亦或是“肤色”来给予不同的“照顾”。简单地来说,就是要一视同仁。也许,只有一视同仁,才能让国内外的人才心服口服,才能堵死进入名校的“捷径之门”。笔者期待,中国的高等院校能够做到不卑不亢,能够在制定政策方面,更出于“公平竞争”,而非是“照顾”。
有意思的是,中国的“双一流”评选,也在试图打破过去的“地区平衡”等政策,试图用竞争的方式来决定高校的“地位”,可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假如高校的评级,能够灵活变动,这无疑放开了高校老师的竞争,有利于高校出现重大的可以成果。
或许,当中国社会看待毕业生更重视能力,而并非是一张简单地文凭以及名校效应,那么中国的教育可能才真正意义上走向了“新阶段”,才能从“精神世界”堵住上名校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