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梅桢入职华政, 被质疑学术能力不行, 后续来了, 梅桢起诉本科生

梅桢——一个光环加身的北大博士

提起梅桢,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她在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中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留学生”“北大博士”这些都是她身上无法忽视的光环,这位很聪明的梅桢博士也很及时抓住了一波流量,她的各种社交平台都留住了不少粉丝,这是大众对她的认可,同时也是她实力的体现。

从教华东政法大学,引起学生质疑

博士毕业最好的去处莫过于高校,高校的教师工作一般不会太累,而且高校教师社会认可度也很高。

网红梅博士也不能免俗,她也有从教的想法,并且去申请了华东政法大学的师资博士后。比较顺利,她的申请通过了,而且华东政法大学还公示了拟录取的几位师资博士后。

然而在公示期,一位华东政法大学的本科生却深感质疑,特别是对梅博士的学术能力。这种质疑或许大家无法理解,其实说白了就是,如果把梅博士比作一个木匠,而本科生的质疑就是认为梅博士做不出来多么好的家具,或者直接说,梅博士不会做。

当然,空穴不能来风,华东政法大学本科生也是有依据的,他去查了梅博士的博士论文和她发表的期刊论文。质疑声也正来自于这里,其一,既然梅博士已经毕业,为什么却查不到她的博士论文,所以质疑里边有问题。其二,作为法学博士却在两个经济学的期刊上发表论文,这被质疑学术能力有问题。

因为这件事,梅桢在当时被很多人质疑,甚至大家都在挖她的家庭和学历背景。据说,她的爱人经济能力很强。而且她是通过留学生的渠道来到的北大——这也恰恰是被质疑的一个点,因为这里可能存在有去国外“水”学历然后降低读研难度的问题。所以,梅博士当时本科就读的澳洲的一所大学也被挖了出来。

因为舆论压力比较大,或者是其他原因。最终梅桢只好主动放弃进入华东政法大学的机会,最终大学老师的计划就被外界的质疑声打破了。

四个月后,梅桢起诉大四学生

本以为事情已经过去了,就连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或许也已经认为,是他们依靠的能力把梅桢拒之门外。

没想到,梅桢博士在四个月后起诉了当时那位质疑她的华东政法大学的本科生黄同学。起诉理由是,黄同学侵犯了梅桢的名誉权。

而且有人分析,认为当时黄同学的说法的确牵强。第一,梅桢的澳洲本科院校是当地一所知名的法学院。第二,梅桢的硕士论文被推为优秀论文。第三,两篇发表在期刊的论文也符合她的专业。

种种分析都表明一点——梅桢走进北大是依靠的自己的实力。而且学术能力也很强。

如果真的是这样,黄同学当时的质疑理由就是站不住脚的。如此一来,梅桢博士起诉黄同学也就合情合理。

至于谁能胜诉,的确值得期待。

同样的事情让我想到了北大的另一位老师,胡俊教授是北大数学系的一位老师,而一位985保研生看到他的本科院校为湘潭大学时,对北大的师资提出质疑。这位985本科生认为,这样的老师在北大,北大的师资还不如中学。

同样,胡教授也遭受到了来自于学生的质疑。而且当时引起来一阵热议,与现在的梅桢博士的遇到的情况类似。

那么问题就来了,学生质疑老师的能力到底有没有错呢?是不是本科出身不是985就没有资格去当这些985高校学生的导师呢?

我觉得这是两件事,学生有质疑的权利,这并没有错。而大学老师的出身也不应该是被歧视的理由,湘潭大学的数学专业一直都很厉害,在学科评估中也能占据优势位置。如果胡教授没有一定的学术能力,想必他也不会成为北大数学系的博士生导师。所以说,还是那句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自己。这句古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然而在梅桢博士身上,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宽容对待呢?或许她的学术能力本来就很强,只不过学术能力并不像金钱一样能够随时掏出来让别人看。

但让笔者疑惑的是,既然自己能力没问题,当时为什么会选择放弃入职华东政法大学的机会呢?而既然是自愿放弃,为何现在又旧事重提呢?

这依旧是两件事情,对于前者,笔者也很疑惑,答案留给读者朋友们。对于后者,我想这是梅桢博士自己的权利,她一个法律系的博士生,当然有权利也有能力替自己维权,维护自己的名誉权。

当然,一切还是要看事实根据,如果黄同学的说法的确存在不当之处,黄同学也应该出来向梅桢博士道歉。

留下一个话题——大学生到底应不应该质疑老师的“出身”和“学术能力”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