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有很多版本,大体意思就是“没有分数,赢不了高考;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
前半句,被很多应试教育的人奉为至理名言。他们经常反问:赢不了高考,还谈什么未来?然后,就是理直气壮唯分数论、唯升学论。
后半句,成为素质教育反击应试教育的有力武器。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就是考上大学,也不会输给社会。
二者说得都很有道理,然而,这却是理论上说得通,现实中不多见的事情。
从国内看,某些大城市好像在搞素质教育,但是,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是比其他地区更能赢得未来呢?我觉得谁也不敢下这样的结论。
自古以来,书呆子好像从来不缺,死读书、读死书,闹出来的笑话都一大堆。科举时代、八股时代,这样的人有;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也同样存在。古代虽然教育落后,但是不乏在各行业的突破和创新的人物。现代教育高度发达,也不敢说培养的全是社会精英。
教育不能把所有人都培养成为社会精英,再说,社会也不需要那么多精英。教育更多的是培养社会劳动者,或者说是为多数学生踏上社会谋生做准备。无论那种教育形态,精英人物、划时代人物都是凤毛麟角,不可能批量生产。
当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之争水火不容。其实,无论哪种教育形态,都具备可取性以及弊端。对于高分学生,无论在哪种教育形态下都具备共性:
一是学习能力强。首先,高分学生智商要达到一定程度,也就是说要是聪明孩子,才有可能在学习中拿高分。另外,高分学生要善于研究和反思,不断完善自身,提升学习技能和方法。
很多人说高分学生是刷题刷出来的,这是不正确的。多数学生就是整天泡在题里也泡不出高分。能泡出高分的学生起码你能消化和吸收了。高考题目一般做到成题,所有题目都是新面孔,只会刷题肯定拿不到高分。
二是勤奋好学,这是高分学生共同的品质。没有这一点,即使再聪明的学生也不可能拿到高分。从头悬梁、锥刺股,到现在学习到深夜,这基本是优秀人物共同的故事。
从全国的所有学校来看,高分学生基本都具备这两个基本特点。虽然高分学生还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善交流、为人存在问题等等,这些就需要到社会上进一步去淘汰。最后留下的才是社会需要的精英人物。
谁也不敢说,应试教育的高分一定被淘汰,素质教育的高分一定获得胜利。是否被淘汰,需要看个人品质、意志和目标,而不是看在哪种教育状态下出来的。有了学习能力强和勤奋好学的品质,任何高分学生都具备了角逐社会的资本,但是,更多需要看专业、环境、机遇等方面,就不是单单看分数了。
有人说高中过度学习消耗了学生成长的动力,这就有点可笑。还有一句话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谁敢说高中轻轻松松,到了大学就能马力全开,高速前进。
任何教育形态下,高分学生在大学里会被淘汰一批,到了社会上再淘汰一批。总不能被淘汰的都是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吧?如果是这样,也不是高分的问题,而是地域差异、城乡差异。有人羡慕西方教育,但是,没看到名校图书馆一夜灯火通明。整个世界人选选拔机制都具有相同点。
高分学生不适应大学,不适应社会,这些都是个例,不是普遍性问题。当然,素质教育是唯一正确道路,应试教育应该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不能把个别学生的问题扣在应试教育的头上,这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