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和大学相比无疑有很大区别,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个人“自由度”的急速上升。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可有时候却同样也会带来一些小小的“麻烦”。
就拿生活费来说,骤然“脱缰”之后,很多学生实际上都会陷入报复性消费状态,逮啥都想买。如此一来,有限的生活费自然很快就会消失殆尽。
彼时,为了生存,很多大学生便会开始花式讨要生活费,与爸妈“斗智斗勇”。
大学生花式要生活费走红,谐音暗示只算普通,父母的回复叫人喷饭
实际上,生活费不够花这种事,在每一届大学生群体当中都极为常见。故而,历来数届的大学生们实际上也总结出了不少“花式”和爸妈要钱的经验。
在这其中,最为常见,同时也是最为普通的,就是谐音、暗示两种方法,比如说像这位大学生,为了暗示爸妈自己已经没钱吃饭了,连着强调了两回方便面,只为能够激起老母亲的“同情心”。
只不过,很明显这位同学的雕虫小技早就已经被老妈识破,不仅对自家孩子故意“卖惨”的行为无动于衷,甚至还故意接着话茬表示自己也想整一个,把“装糊涂”一项技能使用到了极致,可谓是“装糊涂的高人”。
此外,也有同学吸取了教训,采用了更为直接的办法,直接用谐音+卖萌的组合技,向爸妈发起了“进攻”。
显然,这位同学组合技的效果要比上面那位好了很多,不过,可惜的是反响并不怎么样,老爹不仅没有什么语言上的表示,掏钱的时候也是敷敷衍衍。
在有以上两个反面案例的情况下,有同学自觉掌握了真理,没钱的时候干脆也不搞什么花里胡哨的了,直接就开门见山和自己老爹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可见,开门见山的要钱方式,最后收获的也只能是爸妈直来直去的回应。这位大学生不仅没要到钱,还看到了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红色小感叹号”,一攻一防之间,父女俩的交流着实让人喷饭。
总的来说,通过以上三个案例,实际上不难发现,大学生如果提前把生活费花完,后续如果想要再求取生活费,那么不管使用的招数再多,再花里胡哨,对父母的效果实际上都不是很好。
自然,这也有所原因,毕竟,说到底这本来就是学生自己对生活费规划不当所引发的后果。
若是说的严肃一些,在双方约定好之后,实际上只有每月第一次给的生活费是家长的责任,此后,不管孩子能不能用完、多久用完,实际上都和父母没多大关系。
某种程度上来说,面对孩子的恳求,断然拒绝或许对他们更好,只有如此,才能逐步培养出他们规划金钱的能力。
反之,面对孩子要生活费的请求,不假思索的答应,只会让他们形成“大手大脚花钱没关系,反正没了也能找家里要”的思维惯性,这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就会把孩子送入深渊。
说在最后
凡是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才能获取,理财也同样如此。所以说,如果孩子上大学消耗生活费的速度过快,不妨狠狠心给他们一个教训,以免让他们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