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所名不转经传大学的老师。因为和学生接触比较多,一些毕业生也会和我联系,报喜的居多。一些毕业生发展不错,自己开公司当老板。和一些当老板的学生聊天,我发现他们从老板的角度看待大学生就业其实更准确,也更符合实际情况,他们的建议很值得大学生参考。希望大家看完,最后是他给大学生的建议。
和一个以前教过的学生聊天,他现在自主创业,开办了一家高科技公司。经过几年的操劳,他事业发展得算很顺利,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身价。我恭喜他取得不错的成绩后,当然也“顺便”对他提及一个建议,招聘别的学校的毕业生也是招聘,招聘母校的毕业生也是招聘。反正都是招聘员工,要是有可能,肥水不流外人田,招聘一些你的学弟学妹不是挺好的事情吗?
这个学生苦笑了一下,犹豫了一会,然后他拒绝了我的建议,并且他给了我一个匪夷所思的结论。他说,我现在公司有了起色,所以公司不会再雇佣咱们学校档次的毕业生。
我很惊讶,我说你是咱们学校的毕业生,你怎么会歧视咱们学校的毕业生呢?别人学历歧视也轮不到你歧视啊。
这个学生对我说,他不雇佣母校档次的毕业生是真的,但是这和歧视没有任何关系。他是老板,他是创业的老板,歧视这种东西不是一个创业者应该有的态度。他作为一个老板,最大的追求就是赚钱。他不雇佣母校的毕业生因为他是老板。所以他必须为公司的发展谋划,必须要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他不雇佣母校的学生的原因很多,最大的原因是为了节约成本。
说到这里我就很好奇,为什么雇佣咱们学校的学生成本会很高?难道咱们学校的毕业生要求的薪水会很高?
他对我解释道,咱们学校的毕业生的要求其实很少,薪水也要求很低,但是从办公司的角度来说,雇佣咱们学校的毕业生其实是最费钱的,也是成本最高的。
他就给我算了一笔账,让我大开眼界。
原来公司的人力成本是这样计算的。我也理解了为什么他不会雇佣母校的学生,这还真的和歧视没有任何关系。
他说一个公司的发展本质是人的问题,公司最大的成本其实也是人的成本。所以用人成本一定要精打细算。
首先,招聘二本的学生的成本会很高。招聘是有成本的,并且有很高的成本。一个公司引进一个人并不是那么简单,需要从众多求职者中挑选出来一个。从十个人选出来一个和从一百个人中选出来一个的成本完全不是一回事。人力资源负责人把面试的范围控制得越小,招聘的成本就越低。怎么能够缩小招聘的范围呢?毫无疑问,毕业的学校就是一个很好控制范围的标准。当然也有其他的标准,但是最好的标准就是毕业学校。
并不是说母校的毕业生没有出色的,也不是母校的毕业生就一定不行。当然也不是说好学校的毕业生就一定就好,好学校的毕业生就一定出色。但是一个是在森林里找木材,一个是在沙漠里面找木材,难度是不一样的。从成本上,一定是在森林里面找木材是最低的。
如果不限制选择的范围,筛选的压力和成本实在太大了。关键的岗位的面试都是他的副总面试,如果没有范围,他的副总不用干别的事情了,天天做面试这一项工作就能忙死他。任何企业都不愿意承担如此高昂的筛选成本。所以在招聘的时候就要对人选进行一定的限制。毕业学校的限制的本质上就是尽量小地缩小筛选范围。
要是说招聘的成本太高一些公司可以承受,那么使用员工的成本太高则是任何公司都不可能承受的。这也是绝大多数稍微有点规模的公司一定不会招聘二本高校毕业生的根本原因。
招聘成本的高低我很好理解,稍微解释一下我就明白了。但是用工成本太高则是绝大多数人不能理解的。并且他着重强调,用工的成本太高是最关键的因素,也是他绝不会用母校的毕业生的关键因素。
按照他的说法,其实招聘的成本无论多么高,一些老板碍于情面还是可以接受的。例如如果光是招聘成本比较高,这个学生还是愿意卖我一个面子,试试一些我认为不错的学生。毕竟招聘的成本是高还是低还是有数的成本,但是招聘母校毕业生的用工成本太高是他无论如何都承受不起,因为这个成本是多少无法计算。
招聘无论多么严格,其实就是看一个人在招聘过程中的表现。一个人的平时表现和招聘过程中的表现可能完全不一样。二本学生的学习力、自制力、沟通能力和好学校的学生差异极大。很可能在试用一段时间以后才会发现这个学生不能达到公司的要求。
如果出现这种可能,就会出现这种结果,就是在实习期这段时间和招聘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不得不在试用期结束前把这个员工开掉。
这个员工最终的结果是白招聘了。这就不是钱能够衡量的问题了。公司需要把所有招聘流程再走一遍,员工需要从招聘到试用,再到看这个员工适合不适合。
对于公司这个岗位来说,这三个月属于缺岗的状态,最要命的是和这个人有关的部门都需要再适应一次一个新人。需要重新从不了解到了解。
这个试错成本到底是多少无法核算。因为这个被辞退的员工可能会影响一个订单,可能会影响一个客户,可能会因为工作失误而影响一个决策。这到底会影响公司多少谁也说不清楚,但是肯定都是这个公司无法承受的。所以,我这个当老板的学生说他绝对不会招聘母校的学生。
我问他,那么你是怎么干起来的,你不是也是二本学校的毕业生吗?难道二本的学生能够当老板但是不能当员工吗?他的回答让我很惊讶。
他说自己目前的成绩源于运气好,别的因素都是次要的。他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身边都是一群二本的学生,因为出不起更多的钱雇佣更加优质的员工。所以只能够用承担风险的方式来降低自己的用人资金上的投入。大家都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其实能力水平都不行,但是他的运气好,没有致命的错误。
从概率上讲,是和他类似的公司的数量足够多,所以才有他这样一个幸运儿。别的公司可能就是因为某一个人的一个错误,哪怕是无心的错误,导致了倒闭。倒闭公司的错误他们公司并不是不会犯,而是运气好不够致命而已。
现在他的公司有了一定的成绩,有多余的钱降低用人的风险,可以在招聘的时候对员工提高一定的门槛。所以他不再招聘他母校档次的学生。
他讲了这样一个道理,招聘必须和公司的规模相匹配。什么档次的公司就要招聘什么样的员工,他不会招聘母校的学生,但是他也不会招聘名校的学生当员工。原因也是承受不了成本。
他说他并不是不想要名校的毕业生当员工,而是用人成本太高。这里也不仅仅是需要给名校的学生付出更多的薪水,而是因为名校的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有太多的选择,不会太甘心在他们这个小庙里面呆着,不会珍惜这个岗位,一不顺心就很可能会辞职走人。
他作为老板不能够满足名校学生的职业规划,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老板感觉这个员工很不错,但是人家做了几个月以后,感觉达不到自己预想的目标,员工会毫不犹豫的辞职走人。这样,他们公司还是会出现缺岗的状态,还需要重新招聘,所有相关部门还需要重新适应新人的岗位。道理是一样的,这个隐形的成本实在太高了,他们作为一个小公司承担不起这个风险成本。
最后,这个当老板的学生让我转告他的学弟学妹,二本的学生出路到底在哪里。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希望所有学生,尤其是二本出身的学生可以参考。
“二本的学生最大的出路最大的转折点在于工作以后,而不是校园招聘。二本的学生一直想通过考研、考证等方法想获得名校学生一样的待遇,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二本学生招聘无论如何都不会和名校的学生一样。你想待遇一样,那你是做梦。但是工作以后的跳槽则不一样,你是名校还是二本还是高中对于企业来说无所谓。这个时候公司招聘的是一个成手,这个时候公司只会看你的能力和业绩。这个时候你是名校学生还是二本基本是没有区别的。所以上学的时候,不要想如何得到名校学生的招聘待遇,而是培养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像名校的学生一样工作的能力。”明人不说暗话,你都看完了,可以不点赞,但是麻烦点个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