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中小学校里的“家委会”,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近期,“贵阳某所小学37名家长联名驱逐女孩儿妞妞”的事件引发关注,事件的起因是家长不满班主任布置作业太多,提出抗议,随后在家委会的推波助澜下事件不断升级。

那么,家委会这样的组织是否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呢?

有网友说,老师也不容易,既要管学生学习,还要管理孩子生活上的事情,实在忙不过来,有家委会从旁协助,老师也能腾出时间来抓孩子成长学习,家委会当然有存在的必要。事实上,身为老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确实非常繁重,而面对几十个孩子,有人从旁协助下,总归能好一些。

也有网友说:家委会本来应该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桥梁,现在却异化为“挟孩子以令家长”的助力,根本就没存在的必要。这些网友的观点恰好也折射出一些家委会乱象。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家委会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

毕竟,众口难调,面对一个班级那么多家长的教育诉求,老师要一个个去满足,确实力不从心,而家委会如果能真的起到协调,润滑的桥梁作用,那不失为一件好事。

那么,作为家委会成员,如何开展好家委会工作,做好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润滑剂,架好沟通的桥梁呢?

首先得弄清楚,组建家委会,这是这个时代的要求。

如今很多学校事务,如果没有家长代表参加,根本无法完成。孩子的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作用的。其实,老师也不喜欢麻烦家长,老师也希望单纯的教学教好学生就好了。但当你发现学校经常统计各种信息,签字一大堆。别说家长烦,老师也郁闷。好好的教学时间被挤占,真的成了很多人口中说的“抽空教学”。

试问,疲惫的老师如何能带出优秀的班级吗?

其次,新课改之下,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尽管学生受教育的方式依旧主要来源于学校课本,但是老师已经被要求成一个社区型开放教师。

校外研习,已经成为一个孩子与社会接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教学突破口,而此情此景,单靠老师一人组织带领学生校外研习,安全,后勤如何保障?作为家长你是否放心让老师一个人带领几十个孩子外出研习?

家委会的组建,可以极大节省老师在这些方面投入时间,从而把精力更好地用在教学上,将更多心思花在教育教学和班级发展上。有家委会的辅助,家长老师都可以放心。这也是家委会存在的必要。

最后,家委会的定位应该是服务于整个班集体的。家委会的成立一定是采用民主自愿原则。

教育专家熊丙奇曾分析当前我国的家委会,大致有这么几种类型,摆设性的家委会,工具性的家委会,变相联谊的家委会和真正的民主选举的家委会。这几种类型中,只有最后一种才是真正有存在意义的家委会。

一方面教师要分清楚,什么是可以让家委会分担的,什么是自己分内事务,分内事务必须要自己去做。而可分担的部分,家委会群策群力,可以让每件事情都变得高效。另一方面,家委会成员要明白家委会存在的意义是服务于整个班级,不是服务于老师个人,更不是家委会成员敛财恋权的工具。只有定位好服务方向,才能端正服务态度,做好后勤保障。

总而言之,家委会的出现,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教育需求共同促进存在的,而发挥好家委会的作用,其实对孩子的教育成长还是有促进作用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