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似乎是每个学子的梦想,大家都很向往大学无拘无束的生活,但是很多人进入大学后,便觉得和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很不同。大学里的同学都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学生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习惯都大不相同,性格更是千差万别。
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有种同学是“隐形特贫生”,平常完全看不出来
大学里每年都会评“贫困生”和“特贫生”,学校每年都会给予“贫困生”和“特贫生”发放贫困补助以及助学金,“贫困生”代表的就是家里生活困难的学生,而“特贫生”一般都是“父母离异”。家里几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非常困难。
国内的大学之所以会设置这类补助,其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也能读得起书,一般的“贫困生”和“特贫生”拿到补助后会拿这笔钱当作自己的生活费,从而就不需要家里再给钱了;而也有学生拿到这笔钱后去挥霍,买一些名牌衣服或者是手机。
小王是一所大学的大二在校生,他说自己上了大学后才发现自己的室友小刘竟然是一名“隐形特困生”,小刘平时在吃喝上很舍得花钱,穿得衣服也很多都是名牌,最开始的时候小王觉得以小刘平常的吃穿用度来看,家里生活条件一定挺不错,可令小王意外的是,当班里公布“特贫生”补助对象时,自己的室友小刘也在名单上。
小王觉得真正的“特贫生”平时不应该像小刘那样花钱大手大脚,这笔补助金给了小刘这种“隐形特贫生”,对那些省吃俭用、真正需要补助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隐形特贫生”在大学里并不少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现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大学里都有“隐形贫困生”的存在,在很多大学生眼里,这些“隐形贫困生”不是真的贫困,只是出于贪心,想要拿那笔补助金而已。但是事实并不都是这样,也许会有个别的“隐形贫困生”和大家想的一样,只是为了贪学校那笔补助金而伪造的假证明,但大多数“隐形特贫生”家里的条件确实很困难。
那有人就会有疑惑,既然家里是真的有困难,为什么还要大手大脚的花钱?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攀比心太强,一些家里条件不好的学生从小就带着一点自卑,总是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尤其是到了大学以后,身边的同学个个都穿得光鲜亮丽的,自己不甘落后,便想着要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实际就是虚荣心在作祟。
第二个原因莫过于自己有了花钱的权利,学生上大学后就脱离了父母的管制,补助金发到手可以自己支配,不用询问父母的意见,以前生活费不够不能买的东西现在有钱了就要把它买回来。
攀比之心来自于过度的物质教育,物质教育要适度
对孩子进行物质教育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现在有一些孩子没有自制力,需要外力的驱动,在这个问题上家长就可以适当地运用物质教育,和孩子约定当他完成某件事后给他一定的物质奖励,这个物质奖励就成了孩子做事情的动力。或者孩子考试考得特别好,也可以给孩子一些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孩子的学习。
但是如果物质教育过度,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例如,过度的物质教育孩子会变得功利心很重,会喜欢和别人讲条件,也会产生很强的攀比心。
父母给予孩子太多的物质,孩子们很容易会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不懂得勤俭节约,等他们长大后会发现社会和家庭不一样,不可能不劳而获,而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变得挥霍无度,就会产生很大的落差,但是欲望在驱使他们不断地追求物质,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孩子从小一直都过着想要什么家长就能满足什么的生活,他们就不会有努力的概念,一直沉溺在钱财带给他们的满足感,长大后很容易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只注重物质的追求,忽视了精神世界。
但孩子只是孩子,如果得不到正确地教育他们很难知道单纯追求物质生活的坏处,这就需要家长认清不能单纯地地给孩子进行物质教育,要把精神和物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总而言之,人们对物质的欲望是永远也得不到满足的,所以现在的人才会活得那么累。如果大家一味儿地追求物质生活,忘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就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今日话题:你对大学里那些“隐形特生”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