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和北大无疑是所有学子梦想的大学,但毕竟清华北大每年高考录取人数有限,只有几千人,而考生却有1000万,不说万里挑一,至少也是千里挑一。广西就有一个男子为了考上清华大学,竟然复读十二年参加13次高考,还是没成功,还想要参加第14次高考。有人觉得这男子执着,让人佩服,但也有网友评论很扎心,智商有天花板,再考几次也考不上,就算考上,也成了废才,占用了国家教育资源。
一、为了上清华大学 ,广西男子欲第十四次参加高考。出生在广西农村的80后唐尚珺,从2009年开始,参加了13次高考,只为考上清华。但在第13次高考中,只考了591分,距离清华录取分数线差90来分,但被广西大学土木专业录取,但没去。他来到广西平果县一所新开的私立高中报名复读,争取明年再考最后一次,也就是要参加第14次高考。
二、网友并不看好其第十四次高考。对于已经33岁的唐尚珺复读想考清华大学,大家并不看好他,甚至说出了让人扎心的话,智商是有天花板的,明年肯定还是考不上。
唐尚珺的先天智商并不突出,虽说在村里、乡里成绩第一名,但到了县重点中学,成绩就非常普通了。以至于第一次参加高考分数他只考了372分,刚过三本。复读第二次高考,考了405分还是没过二本。说实话,看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唐尚珺的智力水平非常一般,努力坚持虽说可以进步,但绝对很难达到考取清华大学的水平。
事实上在之后的复读中,2011年,唐尚珺考了475分;2012年,505分,过二本了,2013年,他终于过一本了——537分。2015年高考,他只考了587分,被吉林大学录取。2016年,625分,但离清华大学还是有一定距离。
当时唐尚珺看到了南宁平果三中的复读生招生广告:600分以上的回去复读,奖励10万,每月补贴2000元生活费;第二年考上清北,再奖励60万。所以他愿意再拼一年,结果2017年考550分,离清华更远了;2018年,619分;2019年,645分;2020年,619分,直到今年的591分。
每一次高考成绩出来,成绩似乎有些提高,但终究还是离清华大学比较远,所以他迷信认为自己再拼一次会不会出现奇迹。但网友们看得很清楚,人的智商是有天花板的,分数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复读再多也没有用。
三、前车之鉴是不是对他有启发。在广西,其实还有一个复读多年终于考上清华大学的高考钉子户,那就是吴善柳。吴善柳10次参加高考,最终在32岁时考上清华大学,尽管之前也考取了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及北大医学部。跟吴善柳相比,唐尚珺的高考成绩明显要差很多,毕竟吴善柳每年高考距离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差距不是很大,所以才有成功的一天。
而且就算是吴善柳已经考上清华大学 ,但从清华大学毕业时都36岁了,所以在求职专业对口的单位时碰壁,最后只好退而求其次去郑州当一个高中老师。那么就算唐尚珺明年能考上清华大学,那毕业时都38岁了,在就业竞争激烈的今天,你觉得他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吗?
四、谁给了他14次高考的勇气?说实话,我是非常反对复读多年的,虽说我也是当年通过复读才考上大学的。对于唐尚珺来说,家庭条件并不好,为何不早点出来工作,改善家庭状况。而对于国家来说,这么多年占用国家教育资源,还有就是每年高考占有广西考生的一个录取指标,这难道不是浪费?再说,如果他早几年上了大学,出来工作,不是可以为国家创造财富吗?这样无休止地复读,只是在浪费国家资源。
为什么他可以14次高考呢?我想跟我们的社会舆论和社会导向有关。人们对清华北大的神化,觉得只要考上清华北大,那就是人中龙凤,国家栋梁。再说了各地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考核方式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以考取清华、北大人数多少来衡量学校的好坏,衡量当地教育水平高低,最后导致各学校花高价招收复读生,来给学校充面子。
也许有人会说,参加多少次高考,国家也没有限制,别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话虽是这么说,但这么多次参加高考绝对是国家资源的浪费,也不是国家所提倡的。甚至有人提出,对于高考已经录取了不去大学报到的,要在第二高考时提高录取分数线或者限制报考学校等。
对于唐尚珺第十四次参加高考,他能考上清华大学吗?你支持为了理想大学多年复读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