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乃高考季,莘莘学子苦读几载,终于在这个月交上了自己的答卷。而他们也将在这个月,决定自己未来想要走的道路。在这些考生中,有一位非常特殊的学子,他已经全职高考十几年了。他叫唐尚珺,参加高考14次了。在纪录片《高十》中,他写下自己的目标大学是中科大,目的是为了掩盖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因为他非常清楚,直白地讲出自己真实的目标大学,注定得到旁人的嘲讽,笑他不自量力,说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直到一次又一次的复读,渐渐上升的成绩,让他积攒了不少信心。终于在面对杂志采访时,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真正想去的大学是清华。
80后的唐尚珺,出生在广西防城港市,一个不怎么富裕的家庭里。他上头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母亲40岁时才生下他,是一个非常淳朴的农村妇女。父亲曾是一名小学老师,但因超生丢了饭碗,只得通过做农活养家。在他们小山村中,一直有一个传说——90年代,村里有人因为考起了清华大学,而大有出息,后来做了官,衣锦还乡后给村里修了路。自此,这个山村祖祖辈辈的人,都会给孩子灌输考上清华就有出息的概念。至于清华意味着什么,要考上需要什么条件,都不清楚。小小的唐尚珺,听着传说长大。考清华的种子深埋于心,随着年岁的增长,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遮盖住了他人生的其他选项。家里的哥哥姐姐读书不如唐尚珺,读到初中就没有继续了。只有唐尚珺没有放弃,小升初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县里最好的中学。然而,村与县,差别不只是字上的不同。师资力量,教学资源,这些都是差距。同班同学在小学就开始学英语,自小接触的东西就比唐尚珺要更广阔。曾经在山村读书他是班里的尖子生,可是到了县里的学校他是吊车尾。巨大的落差让他一度患上考试恐惧症,每次考试他就会浑身无力,头昏虚弱。这也让他错过了中考。后来他回家自学了一学期,第二学期回校后成绩变好了,可这考试恐惧症依旧未得到解决。病情反反复复,直到2015年才恢复。在家自学一学期后,他考上了钦州二中,是村里唯一一个考上的。
2
对于唐尚珺而言,考上钦州二中意味着稳上大学。这样的认知源于一句俗语——上了重点高中,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带着这样的认知,唐尚珺在读书时并不努力。毕竟自己已经一只脚迈进大学了,还要那么辛苦干嘛?就这样,唐尚珺浑浑噩噩度过了高中前两年,直到高三才意识到自己应该努力了。然而已经迟了,2009年,他参加了第一次高考,结果非常不理想,372分。看到这样的成绩,唐尚珺感到万分诧异,怎么可能才这么少连二本都够不到?没有一丝犹豫,他果断选择了复读。那时的他对清华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可他对自己一点都不清楚,他依旧觉得,只要自己参加了复读就能够考好。高考就像是过独木桥,你不努力,怎么可能挤得过千军万马?2010年,他考了405分,依旧没有够到二本线。家里人劝他去读书,可他不甘心,想着这次都考到了四百分,下一回或许就能上五百了。于是他瞒着家人,说自己报了个大专,然后继续回校复读。对自己,对高考,都没有清晰认知的他,就像是漂在大海上失去灯塔的小舟,随着潮起潮落,沉沉浮浮。他只知道要往前,却不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前行。一头撞进“考清华”的浪潮,丝毫不顾及自己是否有游上岸的能力。就这样,他在其中沉浮了十几年。起初的几年,他还能够借着“读大专”的名义向家里要钱。直到2013年,他“毕业”了,谎称自己在南宁一家电脑厂工作,每月1600的工资。自此他复读的费用得由自己承担,靠着好友河汉立的救济,以及寒暑假打工,就这样过了几年。2014年,他考了573分,报考了西南政法大学,虽然并不打算去读。这一次让他看到了希望,他觉得自己离清华很近,或许再复读一年就能达到。同时,寒暑假的打工经历,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读书改变命运。就这样,在沉没成本下,让他押上了一年又一年。2015年,他考了587分,被吉林大学录取。2016年,他考了625分。也是在这一年,他的父亲被确诊肺癌晚期,仅有几个月时间了。他在这一年向家人坦白了自己一次次复读的消息。为了有理由带父母出去看看,去首都逛逛,他报考了中国政法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在背着家人复读六年后,他终于坦白。父母拿着唐尚珺的录取通知书,感到欣慰、自豪,唯独没有埋怨。就这样,他带着父母去了北京,老两口非常的开心。
3
这一年的暑假,唐尚珺看到南宁平果三中的复读生招生广告:
600分以上的回去复读,奖励10万,每月补贴2000元生活费;第二年考上清北,再奖励60万。
想到患病的父亲,巨额的医药费,还有那一直深埋于心的清华梦,他动心了。为了担心家人反对,他继续隐瞒。而他的父亲在接受治疗两年后,去世了。唐尚珺继续复读,像一只渴望跃过龙门的鲤鱼,不断地向名为“清华”的龙门跳去。
2017年,他考了550分;2018年考了619分;2019年,645分;2020年,619分;2021年考了591分,被广西大学录取,却没有去报道……
著名作家毕飞宇在《推拿》中写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正常人虽然有视力,但总有自己的局限,有看不到的东西。”唐尚珺终于明白,有些东西不是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如今34岁的唐尚珺,和其他的同龄人不同。很多人在34岁这个年龄,已经在社会摸爬滚打好几年了。但是唐尚珺依旧呆在象牙塔内,他像一个朝圣者,对着他心中的神明,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虽没有脱离社会,却过早地画地为牢,将自己困在“考清华”的牢笼里。当被问及未来他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时,唐尚珺沉默了一瞬,而后轻轻吐出答案:“自由”。他深陷“考清华”的牢笼已久,想要挣扎出来,却又总是麻痹其中。为了考清华,唐尚珺几乎搭进去了一切。有人在他的身上看到的是执着与坚持,有人在他的身上看到的却是不负责任与没有担当。千人千面,人生是自己的,但他忘记了,人生不只是高考,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找准定位,认清自己,人生的路才不会越走越窄。对于唐尚珺的做法,大家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