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同学聚会, 为何一些成为老师的同学会缺席? 生活不仅有诗和远方

关于同学聚会,很多人都有谈不完的话题,诉不完的牢骚,说不完的闲话。在初中同学聚会中,为何一些后来成为老师的同学会缺席呢?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原因很简单:生活中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⑴老师工资收入“精致”,但聚会成本高。

对于大部分老师而言,他们的工资收入都是相当“精致”的:大城市的老师一个月打卡工资六七千,农村学校的老师工资三四千,虽然不至于饿死,但生活中的不少老师必须省吃俭用才能勉强维持生活现状。而参加同学聚会,我们不排除同学中某个大老板买单的情况,但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所有的同学采用AA制,一共花掉多少钱由所有的同学均摊。

对于那些做“阿冒”、“抠药膏”、炒房之类的同学而言,AA制花掉几百上千块那还不跟玩一样?但是工薪阶层的一线教师而言,聚会一次花掉五六百甚至更多,后续比如还要去KTV“嗨皮”,那么可能会花掉更多的钱。虽然老师的生活中有着诗和远方,也有着学生的成长成才,但还有眼前的苟且需要面对:明天家里能不能揭得开锅,大宝的学费、二宝的奶粉钱都要通过精打细算来搞定。这一点,老师无法和那些一掷千金的土豪相提并论。

⑵老师手中无权柄,“利用”价值比较低。

有权柄的体制内公务员一般不会去参加同学聚会,因为害怕被人“利用”而犯错误,更害怕被人“围猎”而直接被清理。但是作为手中毫无权柄的老师,这个群体的“利用价值”极低,除非初中一大批同学就读这位老师所教的班级,比如市区某个老师所在的班级,还真有一大堆老同学的孩子齐聚一个班级,然而大部分老师所教的班级很难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去参加聚会的老师,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存在感是非常低的。当其他人聊起某个同学一年赚了多少个百万的钱而买了多少套房子的时候,老师很明显成了局外之人;当其他人在闲聊时谈及某个同学在行政部门身居高位多么派头的时候,老师总是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参加这样的聚会,对于一线并无多少权柄的老师而言,其实只能算是一种折磨。

⑶在同学聚会中,老师的自律意识相当强。

同学聚会难免喝酒,难免去一些像KTV之类的是非之地。有人说“同学聚会,拆散一对算一对”;还有人说“牵着同学的手,只恨当初没下手”,其实说白了就是有些人在同学聚会之中“放飞自我”,最终让自己的婚姻出现了裂痕。而大部分老师自律意识都非常高,他们本来不是“是非人”,又何必去惹“是非事”呢?不去参加聚会,有可能算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朋友们,你们觉得在同学聚会的时候,还有哪些人不喜欢参与呢?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