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人上学的时候听老师和家长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考上大学就好了”,这也让很多人从小学就幻想着自己将来考上大学的样子,十分向往大学生活。可当自己真正考上大学后才发现,大学生活并没有老师和家长说得那么好。
大学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隐藏着很多的潜规则,辅导员把这些潜规则一一告诉给所有大学生,只能靠学生们自己发现,但是如果大家不知道这些潜规则就会吃大亏。
大学里的这些“潜规则”,辅导员不会说出来,学生如果不了解会吃大亏
第一个是考试成绩:每所大学里应该都流传着“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少一分遭罪”这些话,很多大学生天真地相信了这句话,认为不挂科就行,甚至有学生在期末考试的时候答题达到一半给自己算分感觉够六十分了干脆就不往下答了。
先不说学生自己算的分数能不能准,成绩在大学里的用处其实很大,例如评奖学金,如果成绩不优秀是没资格入选的,入党也要看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保研,每所学校每年都会有几个保研名额,竞争这些名额的要求之一就是考试成绩必须优秀。
第二个是谈恋爱;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就有很多谈恋爱的,但是家长和老师怕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便把那些小情侣都拆散了。上大学后学生们就可以光明正大谈恋爱了,辅导员和家长也不会太过干涉,所以在大学校园里总能看见很多对情侣。
其实谈恋爱对大学生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好多学生谈恋爱后每天就和自己的男、女朋友腻在一起,放弃了提升自己,其实这是不对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彼此消耗,而是应该互相成就,两个人可以一起学习,考一些证或者为考研做准备,这才是成年人应该谈的恋爱。
第三个是考证:学生到了大学后就很少再有被老师或者家长逼着学习的情况,所以很多大学生就没有意识到考一些证有什么重要之处。其实大学里可以考教师资格证、英语四、六级证、普通话证、计算机证等等,这些证在将来找工作的时候都是自己的优势,也许不一定能用到,但能用到的时候肯定来不及考。
大学生应该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规划,不要虚度年华
大学里的课程很少,有很多时间供学生们自由支配,有些大学生经常利用空闲时间逛街、在寝室看小说、打游戏,如果把大把时间都用在这上面那实在是太可惜了。大学生一定要认真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规划,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可以报一个感兴趣的社团,在社团里不但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还能结识很多新朋友,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子。
谈恋爱可以,但不要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谈恋爱上,大学里的恋爱并不是十分可靠,有很多人都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生活而找对象,所以最好还是多花些时间来提升自己,这样即使以后分手了也能找到更好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
没课的时候多去图书馆看看书,既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还能被图书馆的学习气氛所感染;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让自己有一技之长;如果自己有考研究生的想法也要提前准备,平时多看一些学习资料,别等到大四了才想起来学习,研究生考试本来就很不容易,提前准备、学习,一举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
如果不想考研就好好考虑自己毕业后要从事什么工作,当今社会竞争形势非常严峻,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困难,学生在大学里提前想好毕业要从事的工作方向,多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后找工作也会容易一些。
“特立独行”不是一种错,不要为了“合群”丢掉自己
“合群”是当代年轻人难以逃避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学校园里很多人为自己的“不合群”而烦恼。例如一个宿舍四个人,总有一个人在没有课的时候也会早起去食堂吃饭,别的舍友在玩游戏的时候自己在看书,这些在一些人眼里就是“不合群”表现。
这个时候一些“特立独行”的人便会觉得自己和别的同学格格不入,试图去改变自己,但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合群”之后,人就没了独立的意识,很难再找到真实的自己。“不合群”是表面孤独,但是“合群”之后自己的内心就会孤独,盲目地“合群”是堕落的开始。
其实“合群”就是一种从众的表现,一些在努力使自己“合群”的人就是在迫使自己迎合别人的喜好,如果把时间都浪费在“合群”上,那就很少有能做自己的时候,慢慢地就丢失了原来那个特立独行的自己。
其实一个人是否合群真的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为之努力。几乎所有人都把交往看成是一种独立,但却忘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如果自己是不喜欢交际的人,那就不要强迫自己融入某个群体,因为即使融进去了自己也会很不自在。
总而言之,大学里的“潜规则”还有很多,没有人会直白地告诉大家,这就需要大学生自己慢慢去摸索,早知道就能少吃点亏,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放弃提升自己,自己的能力才是最大的资本。
今日话题:大家认为大学里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