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彝族的传统,学生在新年后给自己尊敬的老师送上腊肉,原本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热搜话题怎能将美好变成对立呢?”
12月7日,某平台热搜榜上出现了一个热议的话题“支教老师一天收学生140条腊肉”,看到这个话题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联想到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支教老师一天就能收学生140条腊肉?这可不是小数目!
这个话题有一定的吸引力,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点进去看一下,到底是哪位支教老师如此大胆?
可我们点进去之后才发现,话题和实际的新闻事实却是两重天,新闻本身非常暖心,非常美好。
该视频新闻讲述的是,在四川凉山彝历新年后,当地有一所小学的孩子们纷纷抱着腊肉来到学校,然后把这些腊肉送给了17名支教老师,老师最后统计了一下,大约有140条腊肉,最重的一块腊肉足足有20斤,乒乓球桌上摆成了一座小山。
据了解,彝族一直有一个传统,彝族新年后,人们总会给自己尊敬的人或者长辈赠送腊肉,以表达自己的谢意与感恩,通过这种分享来拉近彼此的距离,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美好。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以及背后的家庭都准备了腊肉赠送给全国各地来的支教老师,让老师们来分享自己民族新年的喜悦,这是一种传统与习俗。
但这些老师们都清楚,孩子们的家庭并不富裕,而且自己也不能收孩子的腊肉,君子之交淡如水,何况还是师生关系呢?
在收到孩子们的腊肉后,学校和老师们也想到了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些收到的腊肉做成美食,全校师生在午餐的时候一起分享。
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幸福的笑容,老师们觉得比吃什么都香,这是师生情的自然流露,不带有任何复杂的感情。
这种情感就好比我们小时候上学给老师送贺卡一样,孩子们用心写出心里话,老师收到之后也是感动不已,而这一切都无关利益。
而且从支教老师的实际工作难度和压力来看,他们的确很辛苦,孩子们和家长也都看在眼里,他们拿出了自认为最珍贵的礼物献给老师,那种谢意是由衷的,而不是想额外得到老师的什么照顾。
最重要的是,老师们依然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没有独自享用,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美食,从而使师生关系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其实这件事在11月底就已经被媒体报道过了,只不过没有上热搜而已,当时视频媒体给出的标题是:
彝族年后学生给支教老师送猪肉表达感谢,满满的肉堆成小山。
这个标题算得上是中规中矩,客观地陈述了事实,至少我们一看就明白,腊肉是学生在彝族新年后送给老师的,是学生主动在向支教老师表达感谢,充满正能量。
可是12月7日这条新闻上热搜后却变味了,从而引发了网友的强烈不满,普遍认为是某平台在挑事,故意制造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
此条新闻的热搜话题是:
支教老师一天收学生140条腊肉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话题是什么感受,虽然看到内容之后心里暖暖的,但明显能够感觉到这个话题词充满敌意,而网友们也是一边倒地认为,话题建立存在明显倾向,不符合正能量导向。
有网友认为,热搜话题给人传达的意思非常不美好,令人厌恶,就不能建一个好一点的标题吗?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老师逼着孩子送礼,相关工作人员真是一个“天才”。
还有网友建议,哪怕是将话题改为“一天收到140条腊肉”,也不至于出现歧义和不良导向。毕竟这是孩子们带到学校来分享的腊肉,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送礼,此话题存在明显挑起对立的倾向。
从网友的质疑来看,最热门的一条留言获得了1.4万人的支持,可见这条话题词的确是存在问题,但截止到发文时,该平台仍未采纳网友建议,继续让该话题在热搜榜上发酵,以至于很多网友认为,这条热搜不是新闻本身带来的热度,而是话题词本身的争议带来的。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虽然在现实中依然存在学生给老师送礼的现象,但我们谈问题还是应该就事论事,不应该让简单而美好的正能量事件变得复杂化,否则真的有人为挑起师生对立情绪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