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在家提升小学生读写能力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引发一场学习方式的变革。如何在这样的变化中,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呢?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我们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先要让孩子产生“阅读需要”。

首先,家长要做“工具书”。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比较少,是影响阅读的首要原因。所以,为了保证孩子能顺利阅读,走入书中完整的故事情节,家长就要及时充当工具书,随时指导孩子不认识的字,确保其阅读思维的连贯性。

其次,家长要做“引读人”。孩子识字量有了保证、能够独立阅读后,家长应该引导孩子阅读一些文字量比较大、故事性比较强、契合儿童心理的书目,比如《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等。书的厚度,可能会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家长可以利用书中的章节目录,将整本书阅读目标分解成以章节为单位的小目标,进行亲子共读。比如,家长读一段,孩子读一段,交替进行。当家长发现孩子被书中故事情节吸引之后,就是退出的时候。此时,孩子对后面讲了什么,兴趣极浓,“需要感”极强,家长鼓励他们自己去阅读。孩子大多能水到渠成地读下去。

最后,家长要做“赞美者”。反复多次对兴趣的激发,会减少孩子对阅读长文的畏难情绪,一次又一次因为“产生需要”的阅读,让孩子树立独立阅读的自信。此时,家长热情、真诚的表扬和鼓励,是帮助孩子将兴趣逐渐转化为行为,最终成为习惯的催化剂。

二、课内课外相结合

课内文章要重视。统编版语文教科书里,有一个板块——快乐读书吧。低年级为“跟家长一起读”。作为家长,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读书活动中。此外,教科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编者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特点,精心选择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建议家长利用在家时间,让孩子大声朗读课文。家长还可以借助网上的音频资源,指导孩子练习有感情朗读。

课外阅读追求量。早期的兴趣引导,可以选择故事性强、趣味性浓、想象力丰富的书籍。当具备了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后,孩子在阅读中的自我意识也逐渐加强。家长让他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书籍,鼓励他们大胆地去阅读,大量地去阅读。

三、读写结合促发展

首先,顺其自然地写。不动笔墨不读书,但是,不能将“写”作为读书的附带任务。不少孩子的阅读兴趣就被“读书必须写读书笔记”残忍地扼杀掉了。阅读中的写,一定是有感而发,有内在需要才可以。孩子读了一本书,可能最深的感受用两个字就表达出来了,那么就可以只写这两个字;有的孩子阅读完,感受很丰富,可以写出一篇读后感,那么就让孩子尽情地去写;有的孩子阅读完,虽然有满腹的感受,却也懒得动笔,那就让他跟您说,畅所欲言,把心里的感受都倒出来。

其次,带着思考去读。阅读后的交流,重要的意义就是让孩子带着思考去读书。因为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读只是完成了输入,输入和输出之间,还要有加工和重造。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书中的内容,在表达自我感受的时候,就是做了鉴赏与评价。孩子们早期的交流思维可能有些混乱,家长可以引导他们,说完一方面再说一方面,慢慢说,说清楚。孩子在表达中,得到成功感,他们才会继续去表达。

最后,读生活这本书。有些孩子读了很多书,到提笔写作文的时候,仍然感到无能为力。生活是学习语文最好的课堂。“双减”政策施行后,给了孩子更多的课余时间,一定要让孩子从屋里走出去,看看四季变化,听听虫鸣鸟啼,与公园里的花说说话,观察每一片落叶的不同,看早高峰的车水马龙,夜幕下的霓虹闪烁。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去感受。然后,说一说,写一写,从几个字到一句话,从几句话到一段话,从几段话到一篇文。这些就是习作的素材呀!

(张欣,天津市河西区同望小学语文教师,高级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字教材小学语文培训专家、市小语教研中心组教师。曾获市教育系统“教工先锋岗”先进个人,市双优课评比一等奖、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