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学习阶段,虽说现在考研也成为仅次于高考的大型考试,但是高考是考生们能否进入优质还是普通高校的一个分界线,也是最为重要的考试,在新高考实施的今天,语数外的成绩又是决定孩子能否上名牌大学的关键所在。
尤其是进入高一之后,很多学生学语文、英语都觉得并不难,难点在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因为高中数学的难度比初中要难上不少,很多数学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家长很担心孩子的数学成绩是否会在高考中拖累总成绩。
高中数学成绩一般来说分为这4个层次,每个层次显示了孩子在学数学方面的优劣,学得好和学的一般的孩子,在分界线上并不明显,而且有可能发生逆转,能进入第一层次的孩子寥寥无几,第3层次的孩子是参与补课人数最多的,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层次,能过130分的,这个段位的学生一般从小开始数学就不赖,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时候头脑活跃非常享受,擅思考爱研究,基础知识无漏洞,能拿分的题都能拿到,每次失分都在选择题填空题大题的压轴区域。
到了这个段位都是可以自学的,已经形成了自己学习数学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大量的刷题就可以,各种各样的题型多见识多尝试,大题的压轴题多花时间咀嚼死磕,多琢磨答案的解题方法,总结题型明白出题人意图。部分能上清北的孩子,使用的降维打击,用的大学高数的方法破解高中压轴题。
第二层次,稳定在90到120分之间的孩子,数学也算开窍,但是知识存在一些漏洞,能考到这个分数,基本上基础题、中等难度题目的分数都拿到手了,稍微有些难度高一些的题型基本就拿捏不住。这个段位的学生,自己哪块知识熟悉哪块生涩,哪块是自己每次得分的题哪块是自己每次失分的题,内心都非常清楚。
每次考试,都会把时间重投在有最大产出的题型,拿捏不住的每次都习惯性放弃。平日里学习就需要直面自己每次失分的题型,哪里不会学哪里,多练习多思考多找老师请教,第一时间学习到最核心最高效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第三个层次,分数是60分到90分的学生,也是补课比重很大的学生,也是一心想着先稳定站到及格线上的学生,偶尔有一次分数及格他们会暗自窃喜,内心滋生很多的自信,如果不及格他们也习以为常,但内心一直有个及格的盼头。能到这个段位,说明数学还是有一些基础的,或者初中数学还可以,或者由于高中没认真学,每次都处在这个段位。
这个层次的学生,课本知识没掌握好,漏洞很多,基础知识不扎实,每次考试都是误打误撞,一会这拿点分一会那拿点分,基本都是在考卷基础题型的90分里边拿分,没有自己特别拿手的得分点。但是这个段位是最可爱的,也是上升潜力最大的,只要态度积极愿意主动学习,提升三四十分还是容易的。建议就是,老老实实把课本的概念、公式的推导都仔细看看,课本例题、习题认认真真做三遍,先不要着急做这个练习册那个习题的,课本习题都掌握好,考试及格就没问题。
第4层次,是60分以下的,大都从小学初中开始数学一直不开窍,没有数学思维,提不起兴趣,对数学没感觉,整体无感,就像没学过编程去机械式的看编程代码,就像很多老年人玩智能手机,你和这个环境是格格不入的,是有钝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切入的。
这个层次的学生如果补课,直接补高中的用处有多大还很难判断,因为小学初中落下的太多,沙中筑塔不牢靠。一边学习高中数学,一边补一点初中的数学,培养对数学的感觉,或者数学思维。
处在此段位,补课又不能着急,不是补了俩月三个月一下子就有明显效果,那是不切实际的是急于求成的,就像提了一桶水往操场洒水,就是撒完了还是有很多区域是干的。
数学的抽象性是不言而喻的,很多数学家同时又是哲学家,从大脑分析来看,男性对逻辑性、推理判断这些会好一些,欧洲历史上的哲学家都是清一色的男性。对于这4个层次的分类法,大家有何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