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学校属于体制内单位,所以不少公办学校校长是拥有行政级别的管理干部。一般而言,公立的本科院校,校长行政级别为正厅级;公立的专科院校,校长行政级别为副厅级;而公立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就比较复杂了。
在不少人的直观印象中,中学比小学高一个层级,中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就应该比小学校长高。但体制内人员会表示,这种想法幼稚了,有中学校长行政级别高于小学校长的情况,也有小学校长行政级别高于中学校长的情况。具体来讲,与以下两点有关。
第一,学校的隶属关系
学校的隶属关系直接影响学校建制,而学校建制又直接影响校长的行政级别。正科级建制的学校,校长行政级别为正科级;副县级建制的学校,校长行政级别为副县级。
如果是直属于地级市教育局的小学,通常是正科级建制;而直属于市辖区教育局的中学,可能是正科级建制,可能是副科级建制,也可能没有行政建制。因此区属中学校长的行政级别最多与地级市教育局直属小学校长相当,多数低于地级市教育局直属小学校长。
倘若是本科院校的附属学校,情况又有些不同。像某师范大学(本科)的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等,中学校长的行政级别一般为正县级;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一般为正科级。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一些高校与地方中小学合作搞的附属实验学校等,行政级别是比较混乱的;有的还不属于公立学校,校长自然就没有行政级别。
近几年,不少地区把公办中小学的管理权进行了下放。一些原本隶属于市教育局的中学或小学,现在变成了区教育局直属学校,但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建制没有变化。以前是正科级建制的中学或小学,现在仍是正科级建制,校长仍是正科级干部。于是出现了一个现象:部分区属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与所在区教育部门“一把手”相同。
第二,是不是重点学校
同样隶属于县区教育局的中学和小学,学校建制会有不同,学校校长的行政级别也不一样。
以某县为例,该县教育局下辖数十所公办中小学,有1所中学校长为副县级(高中);2所中学(高中)和1所小学的校长为正科级,其他的几十所中小学校长要么是副科级干部,要么没有行政级别,且没有行政级别的校长占大多数。
校长行政级别为副县级的高中为当地最好的高中,生源质量好,高考成绩非常不错,学生发挥得好的年份,能为清华北大输送好几个高材生;校长行政级别为正科级的两所高中在当地也比较有声望;校长行政级别为正科级的小学则是当地最好的小学,师生数量多,每个年级有近十个班,学生人数在不少高中之上。
可见,校长行政级别高的学校,一般都是当地的重点学校,重点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会超过当地的大多数中学校长。
所以我们有时候能看到中学校长调任小学校长的公示信息,在中学任校长时是副科级干部,到正科级建制小学任校长,级别从副科级变成了正科级,属于提拔,组织程序中必须有公示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公办中小学校长虽然有行政级别,但他们的身份仍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他们享受的待遇仍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待遇。不过校长的身份可以通过调任到行政单位的方式进行转换,比如调入教育局任副局长或局长,只是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这些年,不少人呼吁取消学校校长行政级别,他们认为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校长都不应该有行政级别,教育应该去行政化,学校应该要回归教育本位、按教育规律办学。
公办学校有行政建制,公办学校校长有行政级别,公办学校似乎成为了教育部门的下设行政机构。教育部门按照行政管理的方式对学校实施管理,用行政力量干预学校办学,确实违背了教育规律,可是取消公办学校校长的行政级别哪有那么简单,这可不是一纸文件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一个成体系的改革方案。
不过,取消公办学校校长行政级别已经是社会共识,而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公办学校校长的行政级别也肯定会慢慢消失,校长最终会成为“职业教育家”或“职业管理人”。这个过程或许有点漫长,大家要有耐心。
今日话题:你曾经就读的中学,校长是什么级别?欢迎大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