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绝处逢生的求学路

时平与我为竹马之交总角之好,看到时平能有今天成就,我为之感到由衷的高兴。时平的成功,决非运气,实是来之不易,完全是他善于独立思考、坚持不懈和艰苦奋斗的结果。

一、逆境中的思考

时平的父亲青年时代曾在解放前的乡镇基层政府中,任过青年组织的职员,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时就被划成了"黑五类",时平的家庭遭受到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打击。父亲经常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被抓去批斗,母亲艰难地操持着整个家庭,经常以泪洗面;时平的大哥、大姐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工厂招工指标,也因家庭出身问题被搁浅。

时平当时也不例外地受到了牵连。1977年,年方14岁的时平,初中毕业就和其他家庭出身不好的同学一样,被挡在了高中校门之外,只得回乡当了一名"少年农民",被充做一个正劳力安排,在当时的生产大队专业队种过茶树,参加过生产队挖河道修水利,工分底分却只是正劳力的一半,同工却不能同酬,披星戴月,早出晩归,面朝黄土,背晒青天,一天辛苦劳作,每天只能挣得约0.1元,也就是一个壮劳力一天也只能挣二毛钱左右。

少年本应是无忧无虑的花季,时平在这个时期却不幸承受了太多在这个年龄段不该承受的心灵创伤。但是,时平没有就此沉沦下去。他在深思,在探索……

我当时在上高中,一个雨过初晴的周末,时平找到我,用同龄人少有的成熟说出了他的新想法和新打算:目睹当时的一切,想为此做点什么,更想改变一点什么,无奈自己的肩膀还过于稚嫩,还无法为社会和家庭做出一些担当。他说:经过反复思考,觉得与其守成,不如开拓,必须给自己寻找出一条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而目前自己所处这个年龄段,惟有继续求学,方为上策。于是乎萌发了转道他乡求学的念头。听时平一说,我为之震惊!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是我所不敢想像的事,更是我无法做到的事!而经时平缜密思考说出来后,我又觉得十分在理,是无可奈何之下的一个正确选择。时平的勇气和独到的见解是我所远不及的。

时平得到上初中时的班主任李德胜老师的热诚相助,遂向在其城关老家初中学校校长写了推荐信一封,引荐时平去重读初中毕业班,再在此地参加高中。时平带着班主任的推荐信,也带着自己新的希望和即将重返校园的喜悦心情,在父母支持下,毅然决然地取道他乡,踏上了曲线求学之路。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洲大地。中考政策也有所调整,时平通过努力考入了高中学习。

据我所知,在时平的家庭中,其母亲是最为关心和了解的,全身心支持他从求学考大学中寻找出路,就是时平报名参军初次体检通过也不愿让他去。然恰在此时,天有不测之风云。1980年10月,时平的母亲突发脑溢血,遽尔离世。年少之时痛失母爱的悲痛之情和沉重打击是无法用言辞来形容的……时平强忍着心中撕心裂肺般的痛,含泪安葬母亲,心中纵有千般不舍,万分悲痛,时平也没有忘记母亲生前的教诲和期望,在母亲的遗像前,一字一句虔诚地背诵了毛主席少年时代所作的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誓用自己的坚强和努力,告慰九泉之下的母亲!41年了,还记得当时我俩在秋风萧瑟中,在一片枯黄的山野里,在黄昏时一片夕阳余晖下,在时平母亲的新坟边,相对无语,坐了许久……

随他擦干悲伤的泪水,又踏上了更加艰难的求学之路。

二、失败中的思考

时平以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意志成了高中学业,满怀希望地参加了当年高考。但无奈当时生文化课基本陷入停滞状态,初二以前没学过拼音和英语,要经常参加校外劳动,致使文化基础差,特别是数学基础没打好,导致严重偏科。时平和我首次高考都落榜了。

由于我文化基础太差,故我对高考已不抱希望,我以为他也会就此放弃。时平得知我的想法后,开导鼓励我说:高考就是战场,我们想要夺取一场战争的胜利,可能要打几次仗才行。话虽不多,字字珠玑!我也拾信心,着他又参加了高考复读班学习。

在湘阴七中复读班,时平与我又成为了同床共眠的室友。那时学校条件十分简陋,学生学习和生活用电用水都得不到保障,经常停电,晚上停电就用煤油灯照明学习,时常挑灯夜战至凌晨。下晚自习后,我们在回寝室路上才发现夜间发生的变化,不禁哑然苦笑,我们的脸、鼻孔都被煤油灯的油烟熏成了黑色,都成了"包公脸"。

学校没有自来水,学生洗漱等生活用水要自力更生,夏天我们就用学校前面一池塘里的水直接解决,冬天先在池塘舀一桶水,再提到食堂锅炉房换半桶热水。学校生活上也异常艰辛,温饱问题从来没有解决过,偶尔吃点正餐,所谓吃正餐是由学校食堂供应饭菜,五分钱一餐,固定八人一桌,菜谱也基本不变,每人半块腐乳或什锦菜加一勺海带汤,即使这样,也还是学生中最好待遇,至少可以吃到热的饭菜。多数时候我们只能吃白餐,所谓吃白餐就是仅到食堂打饭,自备下饭菜,我们是从家里带着用旧玻璃瓶装的剁辣椒,夏天可食用一个星期,冬天吃两个星期。确实是苦了一点。

时平十分珍惜来之不易学习机会,却把握不好复读的特殊性,感到枯燥无味,收获甚微。时平发现后,在我的一个笔记本上写了一段话激励我,说与我共勉: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好炉锤,能受其锻炼,则心身交益,不受其锻炼,则心身交损。后来果然验证了,时平是前者,我是后者。

第二年高考,我们又双双失利。我已毫无信心,从此便走入了社会。我也劝时平放弃学业,这条路实在是太难了。时平不然,他仍要坚持,他说: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时平又参加复读。也许是上苍要磨砺一个人吧,第三次高考也是因数学拖了后腿,又名落孙山……我们这一帮好友都为他的命运多舛而叹惋不已。然时平愈挫愈勇,咬定信念不放松。我至今还记得他在三次高考失利后给我来信中的一句话:三次失利,即使徒劳无功,也不致一败涂地,至少为我以后的道路作了一些铺垫。是啊,“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三、绝境中的思考

时平在生活和求学之路上遭受到接二连三的打击,还是决不言弃,作出了人生中又一重大决策。

1982年,我已参加工作,当时在县政府招待所参加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工作。8月的一天,时平来向我辞行,他说在巜年轻人》杂志上看到一则信息,要去投考大山深处一所“特别大学”的文史专业。看到时平胸有成竹的神态,深知他一定是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决定。

我作为一同长大的"老伙计",真不忍心跟时平打退堂鼓(在我看来这所“特别大学”前途渺茫,除了困难还是困难),但我还是委婉地说:此去山高路远,困难重重,务必多加保重!到学校后多写信联系。时平当时就看出了我心存疑虑,对我说:绝处能逢生!困难是小事,机会是大事。我上不了公立大学,就上民办大学(只考文科),一样可以学知识,建设好国家!我为之叹服:我只能在机会中看到困难,而时平却能在困难中找到机会,也许少年的苦难是人生难得的财富。

我默默为时平加油,将他送到楼下,目送他迈着坚韧的步子走出了招待所的大门,"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看着他瘦削的背影,我不觉心头一热,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时平这次走出乡关,一走就是四十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他让家乡变成了故乡,把他乡变为了家乡,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走向成功!工作之余,仍笔耕不辍,采撷了改革开放滚滚洪流中的朵朵浪花,汇集成巜独立思考》,有创意有特色,值得一读、再读!今在此谨致挚诚的祝贺,并祝《独立思考》文集再版顺利成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