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大学生首份工作预期工资超过 7000 元, 这一预期反映了什么现象?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9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随着海外疫情持续的影响,2022年,海归数量会持续增加。

受生产成本、国家产业政策、重大外部冲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型跨国企业或将加速供应链及生产网络的调整,由此会引起全球产业布局的深刻变化,并最终对中国经济和就业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海归的持续回流等因素的叠加,“水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会持续受到挤压。

同时,《2021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报告》显示,在2021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活动中,总共收到有效报名企业83308家,相比去年增加了42%。其中,IT/ 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占比22%,是今年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报名企业最集中的行业。基于当下产业变化,与数字化相关的“最具数智创新力”评选奖项发布。

这个以一线城市IT类企业为主的调查,并不能代表其他传统的产业和企业薪资状况,更不能成为所有学校、所有专业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工资的“预期”,否则,处处碰壁、毕业就失业的只能是这类毕业生。

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过去全球产业呈现不断转入中国的态势会弱化,对中国GDP和就业的正向贡献会减弱。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围追堵截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今后相关产业从中国转出,并对中国经济潜在的负向影响不容忽视,其中,美国、日本和韩国将产业从中国转出对中国GDP和就业影响最大。

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的逐渐引入,高职技能类毕业生的就业会相对容易,名校毕业生因为客观上存在着名校效应,在就业时也有一定的优势;占本科人数最多的二本、三本院校毕业生,因为专业同质化严重,专业知识薄弱、技能水平低下,会持续成为就业最困难的群体。

7000+元不能成为所有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预期,尤其是在大学里“养老”三、四年的那些毕业生,有一份工作,就是对自己大学时光最好的回报了。

11年秋招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很迷茫的,在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就那么点,流言天天在宿舍里流窜,今天说今年就业形势不好了,明天说从学长那打听到工资很低了,基本没有啥好消息。当时秋招开始我们这来的最早的单位是中水7局,我们专业一百来号人去了70多号参加面试,签了30多号人。当然后来大家都了解到这是个坑跑路了不少。

到春招的时候,中水三局过来,已经几乎没有本校的学生去看了,都是附近的院校跑过来参加,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个西南石油大学的研究生,这是我第一次在招聘现场见到的研究生,还有一个成都理工学院(百度了下现在好像改名为成都理工大学了),当时那个瓜皮人事看到这个学校名字带着学院,抬头就问了句;“你这个是三本吗?”。其实当时人家是二本来着。还是二本里的领头羊,我08年填志愿二批次就填的这学校。

因为个人水平有限,人还懒得一批,确实没找到啥好机会留在成都,后来我还是选择回了新疆。不过当时看单位地址的时候只在地图上扒拉了一下,感觉离家也不算太远,六七百公里而已,结果后来才发现中间隔着天山,绕一圈一千多公里去了,实在失策。入职第一年实习期工资在2k上下(现在入职的学生第一年实习期基本能到6k了),第二年转正差不多到手3-4k,季度年度有一点绩效奖金。综合每月在6k左右,以后就看个人发展了。

可能说了太多不搭题的话,但还是希望年轻人不要太过焦虑,就业形势可能确实不好,但大可把目光放宽放远,何必在那几个小圈子里卷呢?

期望7000,8000,10000,15000,都没毛病。

但是期望归期望,还是要回到现实。有句话说得好,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你可以期望,但是你如果达不到,有什么工作就麻利地去干,别跟家耗着,宅着,一问原因就说没达到期望薪资。

我毕业的时候是11年前,当时在帝都的薪资是底薪3000+提成,职位是外贸业务员。

现在的大学生期望的首份工作薪资,是结合了当下的物价,个人开销,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但是就一定能达到吗?我看未必。

首先要看你是什么专业,不同行业的岗位薪资千差万别,差距以十倍计算都不为过。

如果你是IT互联网行业,做游戏软件的,别说七千,七千给你翻个3,4翻都有可能,月薪2,3万不是梦。我没开玩笑,就是这个价。不过前提是你的能力能进入大厂,要么你是985,211,学历就是应届生的敲门砖。要么你有过人的本事,比如你自己有个小团队,已经开发过一些数据比较好的小游戏,公司看重你的潜力,也是可以的。

如果你是律师,能够进入红圈所,像《心动的Offer》第二季的君合,转正起始薪资是2万一个月。

但是如果你的岗位是初级文员,前台这类的岗位,因为这类工作的难度不大,可替代性比较强,只是工作内容比较琐碎。不要说起薪资,就是工作了4,5年以后,如果你的职位没有提升,那你的薪资基本上也不会有涨幅。

像我之前的一家公司,招聘了一个前台小姑娘,她当时刚毕业,薪资给到3500,后来也就给到4500就没有再涨了。做了3年,小姑娘觉得钱太少了,就找了一个大厂外包的工作,也是文员,月薪7000,后面基本上也就稳定在这个金额了。除非升职,负担更多的工作内容,否则薪资上涨的可能性很小,即便有幅度也不会太大。越是大厂,薪资定级越严格,不是谁想翻个番就行的,要经过层层审批。

其次,要看你所在城市的整体经济水平和平均薪资水平

7000元薪资,在一线城市很普遍,就是1万,2万的薪资也是一抓一大把。但是你把这个薪资水平放到二三线城市,四五线地级市,别说是应届生了,就是工作了好多年的老职场人,这个薪资也不低了。刚毕业的应届生的薪资在2,3千的居多,这是由当地整体的经济形势决定的。不是你要得多,人家就给你。公司一年经济效益都不好,老板都挣不了多少钱,你让他给应届生一年薪资花小十万,老板能干吗?应届生给7000,其他人给多少,都给那么多工资,那不跟要他命似的吗?

总的来说,应届生对首个工作的薪资有期许,可以理解,也赞同奔着这个期望去找工作。先试试嘛,不成功也不会损失什么,万一成功了呢,对吧。如果没有成功,就被现实无情地打击了。也请结合自己的专业,投递的行业,所在地域的经济形式,平均薪资水平,尽早地认清现实。踏踏实实地加入到工作当中去,千万别一毕业就跟家里待着,越待着越颓废,除非你说你要学习,考试,那就另当别论。至于网络上传播的平均薪资,看看就行了,不能全以那个数据为标准。因为平均薪资是把3万,5万,2千,3千所有的都揉在一起计算的,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

先把工作做起来,初期是长本事的阶段,能力大幅度提升了,还用担心薪资吗?

实际能拿到7000元以上的又有多少个?我觉得能有个5000-6000就很不错了,但我知道很多人肯定会对这个范围不满意。因为大部分人从小就被灌输了一个概念,就是读书是为了出人头地。而且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言论自由导致会让很多在大学还没毕业的同学认为,大学毕业出去找工作作,就是值这个价。

问题是,信息这么多,你怎么辨别真伪?看到别人说自己刚毕业出来月薪10k,你觉得是真的看别人说自己出来月薪5k,你觉得那是没能力,要换做是你,你肯定是10k,你出去找一个试试?所以可以有期望没错,但还需要认清楚能力与薪资是匹配的这一道理。你啥都没有,人家凭什么给你开这么高的工资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