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阶段的班主任是一个“责任大、待遇却不高”的岗位,在不少学校,一线教师大多不愿意担任班主任,部分学校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班主任荒”,校领导不得不亲自做工作,强制性地安排一些教师担任班主任。
不过,有些中小学,申请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蛮多的,个别教师为了获得班主任职位,连着好几年写申请。
1)
赵老师是一名中学音乐老师,也是学校的学科教学骨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为了获得班主任职位,她已经连续3年向学校递交申请,不过均没有通过,校长的回复就11个字:副科老师不适合当班主任。
赵老师所在的中学是当地比较好的初中,师资水平高,老师们对班主任岗位的兴趣也比较浓厚,每年申请带班主任的教师数量都远远超过班级数量。而学校管理层则会根据申请人的各项条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人选担任班主任。
由于该校很多学生是家长花大价钱买了学区房才获得就读资格的,因此家长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比较挑剔,一旦他们觉得学校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就会联合起来要求学校“整改”。比如家长发现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班主任是副科老师,他们就可能会向学校施加压力,要求学校更换班主任。从这点看,校长的表态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学校发生过在家长的施压下更换班主任或授课教师的事情,校长应该有这个顾虑”,赵老师无奈地说,“如果不是为了评职称,我才不会去申请当班主任”。
2)
人们一般把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化学、政治等科目的授课教师称为“主科”教师,把音、体、美、信息技术、自然、科学等科目的授课教师称为“副科”教师。事实上,“副科”教师的说法在正规教育语言体系中是不存在的,但很多人就是喜欢这么叫,大家也就认了。
许多家长认为,中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应该由“主科”教师担任,“副科”教师不应该担任班主任。可是如果让他们说原因,他们又说不清楚,就是觉得“副科”教师担任班主任“怪怪的”;他们看到其他班级的班主任老师都是“主科”老师,自己孩子的班主任是“副科”老师,心里总不放心。这种不放心,是因为“见得少”,跟老师的管理水平没有任何关系。
家长不愿意自己孩子的班主任是“副科”教师,还跟现在的评价机制有关,孩子有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家长的精神也处于紧绷状态,一些家长担心“副科”教师担任班主任,会不利于提升孩子的主科成绩。
3)
其实,“副科”老师当班主任是有一些优势的。某体育老师,当了班主任之后,经常找学生谈心,每周都会安排一些课余时间把学生拉到操场上“拉练”,学生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学习成绩进步也很快,这位老师成为了全校的“明星班主任”。
综合来讲,“副科”老师带班主任,至少有3点优势。
第一,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班级管理工作
“主科”老师基本都很忙,除正常地备课、上课外,还要批改作业、出考卷、改试卷等。有些“主科”教师,因为兼任了班主任,忙得焦头烂额,他们很难有多余的精力关注更多的学生。而“副科”老师的教学压力比主科教师要小一点,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班级管理工作,观察学生的动态,并与学生进行高频次的沟通。
第二,更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
“副科”老师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一是因为多数“副科”老师的性格比较活泼;二是因为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上音、体、美、信息技术等课程。在中小学,学生对“副科”老师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这是“副科”老师做班主任独有的“感情基础”。
班主任如果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关系就会更为融洽,班级的学习氛围会更为活跃,学生的学习动力会更足,授课老师的教学过程也会更为顺畅。
第三,更善于发现学生文化课以外的闪光点
班主任肯定会关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但若是“副科”老师担任班主任,他们会比其他班主任更在乎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舞跳得怎么样?有没有画画方面的天赋?是不是编程达人?当他们发掘了这些闪光点,就会试着去放大,用学生独有的优势激发其学习欲。
在多元化的今天,班主任对孩子天赋的尊重、理解和鼓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自信地走出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今日话题:你认同“副科”老师担任班主任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