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独立学院的转设工作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在江苏、浙江两地发生了反对独立学院转设为职业技术大学的事件之后,独立学院的转设工作更是浮上了水面,让社会各界广泛知晓。
在当时发生这件事情以后,其实社会上就出现了有很多种声音。
其中比较清晰的一种声音就是,既然大家都反对独立学院的转设工作,那为何不直接采取停止独立学院办学的这一转设措施呢?
其实,在独立学院的转设方案当中,明确规定独立学院转设路径主要包括三类:一是转设为公办的普通本科院校,二是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院校,三是停止办学。
后来有的地方在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公办本科院校的时候,有了新的举措,那就是与现有的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为新的职业技术大学。让职业院校直接挂上本科的牌子升格为职业本科。
在转设的过程当中,这种创新是无可厚非的。那受到了反对之后,这种方案显然已经被否决掉了。
在未来的独立学院转设过程当中,这一方案应该没有哪些地方敢贸然的提出,否则的话又有可能产生这样的反对声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但是,除了这一方案之外,为什么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院校和公办本科院校也停滞不前呢?
这就要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来看。众所周知,这三年来应该每个人都过的很艰难,疫情总是反反复复,牵制了各级政府的精力,对社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人因此而失业,很多产业因此而消失。
所以,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民营企业,绝大部分都是采取稳中求进的策略。
尤其是民营企业也不敢再大肆扩张了,使得他们进入民办教育市场的意愿不再那么强烈。
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使得他们本身的财力也十分有限,不敢贸然接手独立学院来进行自主办学。
另外一个方面,在国家“双减”政策公布实施以后,包括对民办中小学教育的各项规范性文件出台以后,民营企业涉足民办高等教育领域的主观意愿也有所降低。
因此,这几年很少看到有独立设置为民办本科院校的成功案例。
既然民营企业不接受,政府也无暇顾及,那为什么独立学院转设工作不直接采取第3种转设方案,也就是停止办学的方案呢?
我想对这一方案应该是有不少的地方曾经打过这样的算盘,尤其是学校与母体学校之间关系很紧密的“校中校”,更适合采取停止办学的转设方案。
因为停止办学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影响,对学校的学生而言,照样可以毕完业,照样可以拿到入学时的文凭和毕业证。
而对于学校来说,也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办独立学院的转设工作。
因此,停止办学这种形式应该是快刀斩乱斩乱麻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比较不错的办法。
但为什么不能够贸然采取这种形式,我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等院校的办学许可证含金量非常高,一旦停止办学,将来想要申请高等教育的办学许可证非常难,这是独立学院不敢贸然停止办学的主要原因,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敢贸然接受的主要原因。
大家都知道,教育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一个长远的基础性工程。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重视教育的地方,未来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前途。
因此,正是得益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才能够长盛不衰。
而地方政府也是看到了这种优势所在,不敢贸然同意停止办学。
因为一旦停止办学后,想要再去申请高等学校的办学许可证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耗费一点点经费的问题,而是一个重大问题。
所以,基本上学校想要停止办学的话,至少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这方面是过不了的。
第二,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和溢出效应比较明显,也使得独立学院不可能直截了当的采取停止办学的举措。
大家可以看一看,现在各地有大学的城市和没有大学的城市,他们两者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是处于截然不同的状态。
就拿同一个城市来相比,有大学的地方和没大学的地方那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结果。
有大学的地方周围的产业相对来说比较发达,因为一所学校动辄几千人,多则上万人,巨大的消费市场可以拉动地方的经济发展,也可以带动周围社会各界的就业。
那可想而知,地方政府当然不会随意的放弃一所大学。而且大学他不是办一天两天,而是长远的一个永久性的产业,带来的是远远不断的就业和市场的发展。
因此地方各级政府也没有动力让独立学院停止办学。因为让他们停止办学,就意味着少了一块经济的蛋糕,少了一块经济的助推器。
第三,独立学院如果停止办学会对当地的高等教育造成不小的冲击和影响,会使得高等教育的良好发展势头受到较大的影响。
一方面独立学院停止办学后,直接降低当地的本科录取率。
另外一方面,会使得当地的高考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因为学校数量少招生的人数自然也就变少,那精神压力可想而知是非常大的。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也不利于高考的录取,甚至会影响和断送高等教育的良好发展局面,所以这也使得独立学院停止办学的转设路径行不通。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