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全国的大学生, 都为它急了

寒假将至,大学生除了要熬过考试周,还得天天求offer——因为寒假实习招聘也快结束了。

大学生找实习的时间在不断提前,这从2年前的数据中就可见端倪:2018年,本科生和研究生低年级同学的简历投递比率是13.5%,而这一数据在2019年上升至26.4%。[1]

不仅985、211学校的学生在校友资源的围绕下先人一步,在敞开的互联网信息面前,很多普通院校的学生也开始有这一意识,疯狂搜罗实习机会。

那么,这届大学生为了找实习,究竟有多拼?

01

完美的简历,长什么样?

某书和某乎里,人人都是985,个个都上常春藤。但在现实中,被忽视的三本学生,才是求职场上的基本盘。

学历普通,就只能在简历上狠下功夫。这就是当下的求职状况:要想成功上岸,打造简历的维度必须细分到毛细血管级别。

首先是校内经历,在尚无实习的条件下,学业成绩通常是重点。绩点按满绩4.0算,3.7以上才是拿得出手的。英语四六级高分通过,如果有奖学金则更好。

如果岗位特别强调专业,记得补上必要的专业证书,或者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过论文,作为课业基础扎实的依据。

有优秀学生干部等校级荣誉,或学生社团部长的经历,侧面说明你不只是会学习,还握有一定的校内资源。

一般而言,面试官对实习生的预期会低于正职员工,但秉持着“宁可累死自己,也要卷死别人”的原则,创业比赛、社会调查实践、保研资格……有啥写啥,要尽可能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你的各种技能。

按这样说来,找实习就成了一个可以线性倒推的游戏。

倘若以互联网非技术岗位为目标,按照大厂每年7月~10月秋招的惯例,在大三暑假成为大厂实习生,并在秋招季争取转正,会比普通应届生校招录用的几率更大。

那么大一大二就不能闲着,入学就加入学生组织,争取大二当部长;大一寒假时间短,经历少,先去小公司或者创业公司打杂,拿到实习证明还能给综测评优加分。

总之,步步为营,成为令人嫉妒的“offer收割机”指日可待。

大一进大厂只能秒杀大三大四的学生,还有准大一生在暑假就拿到大厂offer,这才是后生可畏。

有人高三暑假疯玩,有人高三暑假拿offer,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小红书博主@Oct. 11th

按这个速度卷下去,未来兴许能看到提前保送大学的高中生和工作几年的社畜坐在同一间办公室里。

实习的暗斗硝烟无息,入学的兴奋劲还没过的同学则处于金字塔的最底层。

你以为身边同学和你一样,嘻嘻哈哈水过了一门职业规划课,结果没几天人家就在朋友圈晒出了大厂工牌。

心中的复杂滋味难以言表,但又怪不得人。毕竟,谁会把年薪百万的目标,赤裸裸地写在职业规划的作业里呢?

02

二本+多段实习

比零经验的985好用?

大家为一份实习争得头破血流,跟招聘方招人偏好的变化脱不了干系。

无论是实习还是校招,企业越来越注重候选人有无相关工作经验。

良好的职业前途通常也意味着初期工作时的高强度——需要新人能在最短时间内上手,熟练干活。

对于面试,职场博主们往往会特别叮嘱,当面试官问你为什么想来公司实习时,千万别回答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哪怕是,也不能摆在明面上说,因为公司招你不是让你来增长经验的,而是为公司创造价值的。

院校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名校也不再是求职者通杀四方的王牌。

在很多HR眼中,一位名校在读但无实习的学生,与二本毕业但实习丰富的学生相比,后者的胜算不见得就低。

日益旺盛的实习需求,也催生了提供求职服务的一站式平台,业务涵盖提供实习投递、求职辅导等。

大厂老油条也来分一杯羹,有偿改简历、内推、指导面试一条龙,干副业干得风生水起。

一些业内人士的公开价目表。/截图自网络

贩卖校招内推码也是一条生意经。内推码是由内部员工利用人际关系,给候选人的一个捷径。

但不少人以为拿到内推码相当于走了后门,其实只是加快你的简历被HR看到的过程,改变不了简历被看到后的结果。

不少人在准备投简历时,会陷入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尴尬境地:就算不看学历,没有实习经历也难过简历关,而投简历就是为了找实习。

确定方向后就猛实习是最理想的状态,可大多数人仍在试错阶段,而在重视实习的大环境下,上一份实习基本给你的求职路定调了。

对于职场资历尚浅的学生来说,转变实习方向的难度可能不亚于工作后转行。

付费远程实习可谓紧紧瞄准了这种需求。

这种服务费用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按照广告描述,工作内容与实际大公司无异,导师也是企业内部的leader,还不用大老远跑来坐班,相当于花钱买实习经验。

再往前几届打工人,大概都想不到,如今想去实习不仅没工资,竟然还要额外倒贴钱。

底下有匿名回答其中内幕。/截图自知乎

这种被称为“小黑工”的实习,不走人事部门,严格意义上不算实习,经不起背调,只能作为项目经历写在简历上,但对于找不到实习的学生来说,似乎总比没有强。

还有求职平台推出更廉价的付费实习,比如互联网运营,要求模仿小红书上的求职经验写笔记,打开小红书十条有九条都是人传人的、批量生产的课程作业。

求职平台花极低的成本引流,学生攒经验,简直双赢。

即便是这么低端的实习,也依然不缺人,因为疫情无法回国实习的QS前100的留学生、还在等新实习offer的清北复交人,都为了打一份小黑工而全力以赴,真印证了那句鸡汤:“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

不过,大公司的HR也早就嗅到了这股风,如果怀疑实习经历是买来的,会认为候选人有简历造假嫌疑而发拒信。

到头来,大学时既学不到什么东西,还伤财伤心,稳赢的只有利用了焦虑和信息差,赚得盆满钵满的人。

03

卷到何时才是头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就业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存在,一边大家在拼命投简历,另一边HR还在大喊招人难。

哪怕把大学四年按简历填得满满当当,也不一定就能百发百中。

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在某头部互联网公司校园宣讲会现场,一位男同学拎着有创业、两段名企实习、商赛取得名次的简历,再三询问HR自己的简历为什么没有通过,还有没有机会被捞上岸。

总有人能比你填补得更匹配,更别说其中有运气成分。

费尽心思进了心仪的公司,没遇上PUA的leader就不错了。

有网友在脉脉上吐槽,进入大厂实习后心理落差大,没有导师带,同事也少帮忙,因为按照公司的规则,无论正职还是实习,都处于竞争关系中。

互联网早已不是具有活力、任由新人大施拳脚的新兴行业,自去年以来,已经有不少头部互联网公司大裁员,一时间人心惶惶。

竞业协议也是不少互联网人跳槽时抹不去的隐忧。签了竞业协议,如果还在同行公司工作,有相当长时间里要隐匿身份,做新东家里的隐形者,直到竞业期结束。

根据绩点、院校背景招人无可厚非,证明你在这些校园竞争规则中脱颖而出,具备起码的优良品质:勤恳、踏实、优秀。

早点实践、早点接触职场是好事,对于长达几十年的职业生涯而言,为了打造简历而积累工作经验未尝不可,但在层层传递的紧迫感和焦虑感下,留给个人探索和喘息的空间极小。

可怕的不是内卷,是稀里糊涂被洪流推着走,怕的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为了卷而卷实习。试问,有多少人真正享受竞争和实习的过程?

真正对特定公司感兴趣、对行业有热情的年轻人少之又少。

就像大多数人并不热爱金融,只是追逐行业带来的光环;就像有人考研也不是为了做学术,自嘲写的论文是学术垃圾,但是得忍耐着拿到毕业证。

有经商潜质的年轻人早就创业去了。自由职业可望不可即,试试自媒体吧,大学时利用空余时间玩玩可以,能起飞早就单干了。

大多数普通人,还在苦海里漂,不知何时才能上岸,还要提防身后随时有大浪卷来。

兜兜转转,发现自己的竞争力还是吃苦耐劳能干活,而这一竞争力随着年龄增长、精力下降逐渐丧失,35岁裁员危机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当初的努力就只是换来一份保质期十年的工作?

难怪大家变得热衷考公,盼望着在体制内佛系过完职业生涯。

求职经验一套又一套,精英打工人一茬又一茬,永远不缺完美简历。

多的是比你勤奋自律的人,熬死自己,还是打不过真正热爱、适合干这一行的人。

核心竞争力,恰恰也是不可被教会的。只有自己琢磨出来的行活和认知,能够穿透平台、穿透行业、穿透时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