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清华教授“爆料文”火了, 博士的水竟然这么深, 普通学生: 告辞

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学生们沿着这条轨迹,按部就班自顾自地走,本来不会对自己有所怀疑。

但如今科技太过发达,有时候,学生们难免会在电视上,手机中,或者他人的交谈中了解到一些事,然后知道有些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学生,过着的另一种生活。

就像已经步入社会工作的学生们,平常自给自足乐在其中,有时听到自己的同学考上了什么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或者看到电视上高学历人才在侃侃奇谈,还是会产生自我怀疑。

如果我也去考个研,考个博,是不是就可以脱离如今的环境,进入他们的领域,做那样闪闪发光的人,过那样被追逐庆贺着的生活呢?

但实际上,这些高学历人才真的一直那么闪闪发光吗?他们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清华教授的“爆料”文引发关注,普通学生想要读博到底有多难

天才是万里挑一的人才,而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普通学生,而普通学生能够够到的山顶,也就是博士学历了。

很多学生对博士心生向往,但基于各种原因无法靠近。毕竟一般的学生能考进大学就已经很好了,如果还想深造,那就考研,而考研的上岸率就寥寥无几,更何况考博。

最重要的是,如今清华助理教授教授爆料出的,关于学生考博读博的“内情”,又刷新了学生们对于高学历人才的认知。

很多学生读博的原因都是追求更高的学历,于是稀里糊涂就决定顺着往上报,往上学,而教授却并不赞同这些学生的做法,于是提出这样的建议。

有考博读博意愿的学生大多数成绩优异,却并不了解读博,也并没有考虑过自己是否适合读博。

“我见过太多学生在读博期间心态失衡、精神崩溃,身体也垮了,最重要的是研究也没做好,更有的没有工作和固定收入,很大岁数,一事无成。”

教授的话很真实也很实际,应该让一些学生对自己进行深度反思。毕竟成为博士不仅仅有光鲜亮丽的一面,在求学过程中,还会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如果学生只是一个普通人,那么就不建议轻易尝试走博士这条路,且不说读博有多难,有多少压力,单考博这一项,就是无数人可能耗费整个青春也跨不过去的坎。

学生们对于读博有哪些误解?博士生活实际上是什么样的?

如果是已经读了研究生的学生,就会知道读研要比考研难,同理,也会知道读博一定会比考博更难,而这是毋庸置疑的。

读博的艰难没有接触的人根本无法想象,因为学生在读博期间几乎唯一的任务就是做科研,而科研和工作不同,工作有固定量也能看到成果。

而博士做科研时,早出晚归是基本操作,而且科研也不是一天付出24个小时,就一定会有收获的,因为博士科研研究的问题,很难保证会有确切答案。

毕竟科研本身就是一种在开辟道路的行为,前人的帮助只是辅佐,方向也好行动也好,都是需要学生们自己探索,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汲取经验。

而这样没有头没有尾的研究要至少持续五到六年的时间,如果不是对于某一方向的知识和研究有格外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这段漫长的时间内,学生会非常痛苦。

如果学生读博只是想提高自己的学历,让自己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工作,那么研究生学历就已经够用了,而如果读博,面临的变数会非常多。

如果只是为了找工作,不建议读博

读博面临的困境中最主要的就是年龄太大,学生的同学早就步入职场进入职业生涯发展,比还在读书的学生积攒了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履历,在经验和能力竞争上,博士没有优势。

而且博士万一发不出文章,做不出成果还会遭到延期毕业,这样就更不利于就业了,而这也是很常见的。

毕竟到了博士阶段的学生早就脱离了应试教育,科研这种具有先驱性的知识研究也不是光努力就能有收获的,还需要天赋和运气。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学生而言,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或者考研就业,都是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的。但博士只适合极少数,有天赋,有学术理想,抗压能力极强的学生。

毕竟人和人因为个体构造差异性以及成长环境等各种原因,几乎是天生具有一定的差距,天才和普通人的差距就更大了。

学生们还是应该从自身考虑,毕竟博士不像考研,也不像面试,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是永远考不上的。学生如果没有金刚钻,就不要白白浪费自己的大好时间。

今日话题:你认为是否有必要读博士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