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非常熟悉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规定不得有考试排名和成绩公开等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学生们引以为豪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也是禁止学校和教师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
这些意见和规定的出发点是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以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心、减少攀比、避免歧视,缓解应试压力,这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了缓解。实际上,与学生的学习压力相比,老师的教学压力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同样需要减压。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教育部日前印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明确提出不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这样的规定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教育教学管理评价与教师的教学成绩直接挂钩的现象是多么的普遍。
教师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学校对教师所授学科成绩的排名和公开。现在的学校教学评价都是直接跟教师所教学科的班级考试成绩挂钩,而挂钩的直接手段就是看所教班级学科成绩的多维度综合排名,包括人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推进率等,更多时候是直接看人均分,简单省事直观。
昨天看到有位生物老师发布的初一年级期末考试所授班级生物学科的人均分(总分60分)及排名(如上图所示),班级人均分32.74,年级人均分33.42,在30个班级中排在第20名。这样的排名竞争绝大部分都是在一两分之间,有时甚至零点几分之差都决定了名次的升降。
在唯分数论的招生考试体系下,学科考试成绩成为了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所教学科考试成绩排名靠后或倒数的教师往往都会受到校长或分管领导的约谈或训诫,甚至要在教师大会上作反省报告。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数的考试成绩排名带给老师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