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是中纪委监察部直属的刊物,日前,这份杂志刊发了一篇文章,剑指中国大学校园中的官僚主义:官气十足、派系林立、不务正业、贪慕虚名。我还想再补充一点:上行下效。
一、官气十足
文章指出,有些高校的行政部门作风慵懒,行事低效,没有服务师生的意识,工作之拖沓,流程之繁琐,令人咋舌。
看看咱们周围吧,比起做学问、做研究,很多教授学者更愿意“当官”,身上有了行政职务,手里就有了“实权”,在学校趾高气昂,对同事颐指气使,好不威风。
看看咱们周围吧,即便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一言九鼎,教授们还是要对手握行政权力的“官”们点头哈腰。这哪是大学里该有的风气?
二、派系林立
文章指出,某些学术大佬徒子徒孙遍地,在获取项目、人员聘用、评奖评优、利益分割等方面大搞“圈子文化”,把学术环境搞得乌烟瘴气。
看看咱们周围吧,有些大学和研究所在用人方面“近亲繁殖”,应聘者“跟的是谁,站什么队”比“成果多少,水平高低”更重要。在某些学科领域,所谓的“大佬”靠着一众“近亲”可以垄断话语权。在某些学科领域,几个“山头”明争暗斗,把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互相攻击上。
三、不务正业
大学老师的本职工作是什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是重中之重吧?可是你看有些人整天忙什么?文章指出,想方设法搞经费的、殚精竭虑拉关系的不少,踏踏实实教好书的、稳稳当当做研究的挺多。
看看咱们的周围吧,愿意跟学生们和后辈们精诚合作,潜心研究的老教授有多少?喜欢觥筹交错、灯红酒绿的生活,然后抢个署名,跑点资源的人有多少?多少人对自己署名的文章说不出个所以然,多少人对自己组里的学术包身工呼来喝去?
四、贪慕虚名
文章指出,有些领导特别喜欢唱高调,贪大求全炒概念,重量不重质,搞了一大堆形象工程,对需要长时间坐冷板凳才能出成果的工作不感兴趣。
看看咱们的周围吧,有多少大学看到热门专业就抢着开设,不管有没有专业人才,不管对不对得起学生,先开了再说。有多少大学着急忙慌要把校名中的“学院”改成“大学”,有没有里子不重要,就是图个名,要个面子。有多少大学忙着“开疆拓土”搞建设,不喜欢深耕科研和建设学科,毕竟前者看得见摸得着,后者一时半时没有成果显现。
以上所说的这些官僚主义现象绝非少数。据文章中透露,在对31所中管高校的巡视中发现,半数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官僚主义问题。
如果把范围拓展到全国高校,会呈现什么样的结果呢?我只说两点参考信息,第一,所有高校中,中管高校是极少数,非中管高校是绝大多数;第二,中管高校的管理规格高,人员素质高,审查更到位,所以“官僚气”要比地方高校轻不少。
五、上行下效
最后一点我要补充的,是学校官僚主义对下一代的影响,我认为此事的影响非同小可。所谓的上行下效,指的是学校里的学生们也跟着学会了“前辈们”的那一套。
别的不说,就说过去的一年里学长和学姐们给我们制造的那些新闻吧:学姐不许学弟直呼其名,学姐查个寝室趾高气昂,学长体罚学弟毫不留情,班长篡改作业只为保研。这还不算大大小小的不少学生会里,是个干部就拿着鸡毛当令箭,猪鼻子里插大葱,小小年纪已经学会装腔作势、狐假虎威、道貌岸然、仗势欺人。
官气十足、派系林立、不务正业、贪慕虚名,大学里的官僚主义横行,我认为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上行下效,把这套糟粕传给了学生们。大学生们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大学里的“官”们,你们醒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