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影响无数哈佛毕业生的一次演讲

2010年春,哈佛大学邀请了因为提出“颠覆性创新”而名满天下的管理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M.Christensen)为毕业班的学生做演讲,请他向全体学生阐述如何把管理学理论运用于每个人的具体生活中。

当受邀参与演讲时,克里斯坦森刚经历过人生的至暗时刻,他将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以及取得幸福快乐人生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倾囊相授。

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Christensen)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ID:hbrchinese)

我在哈佛商学院教授的课程,是帮助学生理解何为好的管理理论,以及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在最后一堂课上,我总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如何确保在职业生涯中感到快乐?

第二,如何确保与配偶及家人的关系成为持续幸福的源泉?

第三,如何确保不陷入牢狱之灾?

尽管最后一个问题听上去像是在开玩笑,但我是认真的。我当年在牛津大学就读的班级,所有同学都获得了Rhodes奖学金,但是后来32个人里两人坐过牢。

01管理是最崇高的职业

有一个理论为第一个问题——如何确保我们从事业中感到快乐,提供了很好的启示。这就是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Herzberg)的幸福论。他认为,

人生中最有力的激励因素不是金钱,而是那些学习的机会、在责任中成长的机会、为他人做贡献的机会、以及成就被认可的机会。

我成为学者前,自己经营着一个公司。

有一天,我想象着,我的一个经理早上踌躇满志地来工作,10小时后带着不受赏识、沮丧的感觉开车回家。我在想,她这种感觉会怎样深深地影响她与孩子们的相处。

然后,我的想象快进到了另一天,她带着更好的自我感觉回家——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做成了很有价值的事情而被认可,以及在某个重要项目的成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在想,这又会对她作为一个妻子与母亲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我的结论是:

如果管理者能够卓越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么管理会是最崇高的职业。没有任何一项职业能像管理一样提供如此多的方式,来帮助他人学习和成长、承担责任、从成就中获得认可,并对团队的成功做出贡献。

越来越多的MBA学生来商学院时,以为从商就是买卖与投资。这是很不幸的。做生意并不能带来那种通过塑造他人而得到的深深的回报。

我希望学生们在离开我的课堂时能明白这一点。

02为你的人生制定战略

另一套理论有助于回答第二个问题——如何确保与配偶及家人的关系成为持久幸福的源泉。

这个理论的首要观点是,一个企业的战略是由管理者投资的项目类型决定的,如果不能非常娴熟地管理一个企业的资源分配,那么由此引发的一切将会与管理预期大相径庭。

自1979年以来,我注意观察了哈佛商学院同班同学的命运,在同学聚会上我看见越来越多人变得不快乐、离了婚或与孩子关系疏远。

我可以向你保证,他们没有一个人毕业时打算故意离婚或是与孩子疏远。然而,有很多人让这样的事发生了。

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他们在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才华和精力时,并没有将人生目标放在首位。

当我还是牛津大学的一个罗兹学者(RhodesScholar)时,我的学术研究艰难到不可理喻,甚至在同样的时间内增加额外一年多的工作量。

但我仍然决定每天晚上花一个小时来阅读、思考。

我曾经很矛盾,我是否真的承受得起从我的研究中抽出那些时间,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并最终明确了我的人生目的。

如果我还是每天花那一个小时去学习掌握那些经济学知识,我才是真的浪费了人生。

我每年用到那些经济学知识只有几次,而那些关于人生目的的知识每天都要用到。那是我学到过的唯一最有用的东西。

选择并追求一份成功的职业,仅仅是实现你人生目标的一种工具。

如果不愿花时间去搞清楚这些,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必将在人生的怒海狂涛中饱受摧残。

03分配好个人资源

你如何配置你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最终决定了你的人生战略。

我有很多事情在争夺我的这些资源

我想与妻子建立双方都满意的关系、培养优秀的孩子、为社区做贡献、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等。

我面临的难题和公司一样:手头资源有限,该如何针对每项“业务”进行配置?

你的配置决定,有可能让人生变得与你最初计划的截然不同。有时这样很好,因为一些机会将不期而至。但如果资源投入出现失误,结果可能会很糟糕。

正如我那些将精力投入空虚与不幸之中的同学,他们犯的错误就来源于短视。

当人们极度渴望成功时,会下意识将自己额外的半小时或任何一丁点儿剩余的精力,用到能立竿见影带来成绩的行动上——比如事业。

然而,当你将时间和精力投资在与配偶和孩子的关系上,却往往无法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孩子们每天都会淘气。你要等到20年后才能骄傲地说:“我培养了一个不错的孩子。”

你可以忽视与配偶的关系,日复一日,似乎也看不出事情正在恶化。

那些追求卓越的人总是下意识地愿意在工作上花更多时间和精力,而忽视家庭,即使与家人的亲密关系是他们获得幸福感的持续来源。

如果你研究一些商业灾难的根源,就会不断发现,当事人都有追求快速满足的倾向。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审视他们的个人生活,就会发现令人吃惊又发人深省的规律:在他们曾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他们分配的资源却越来越少。

04营造一种文化

我教授的课程中有一个被称为“合作工具”的重要模型。

合作理论从两个维度——即组织成员对“加入公司想要获得的回报”的认同度,以及对“公司要采取什么行动,才能产生预期回报”的认同度,来决定如何运用这些工具。

当员工对这两个维度的认同都很低时,就必须要用“权力工具”(包括强制、胁迫、惩罚等)来确保合作。

麻省理工学院的埃德加•施恩(EdgarSchein)把这一过程称为文化的形成机制。

最终,人们甚至不再思考自己做事的方式是否会成功,不再一项项清晰地做出决策,而是依靠本能和推测选择优先事项、根据工作程序行事——这意味着组织内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

文化以一种无法言传又带有强制性的方式,要求组织成员在遭遇经常出现的问题时,采用那些已被证明、广为接受的方法。在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时,文化还可以定义优先顺序。

在使用这个模型回答“如何确保家庭成为幸福的持久来源”这个问题时,我的学生们很快发现,家长为了让孩子合作,所采用的最简单工具就是权力工具。

可当孩子们长到十几岁时,权力工具就失效了。

此时,家长们才开始想到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形成一种家庭文化,让他们可以自然而然地尊重自己的兄弟姐妹、听父母的话、做正确的事。

家庭和企业一样,都有自己的文化。家庭文化可以有意识地营造,也可以在不经意间形成。

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拥有很强的自尊与信心,以使他们能解决困难的问题,那么这些素质是不可能在高中时期突然实现的。你必须把这些东西设计进你的家庭文化之中——你也必须从很早就开始考虑这些事情。

就像员工一样,孩子们是通过做困难的事情并学习怎样做才有效这样一个过程来建立自尊的。

05避免“边际成本”的误区

在财务和经济学课上,我们都学过在评估投资机会时的一条原则:忽略沉没成本和固定成本,依据每项投资产生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来做决策。

我们在课上还学到,这一原则令企业倾向于利用过去为了取得成功而投入的资源,而非将它们打造未来所需的能力。

要是我们知道未来恰如昨天,这种做法还可行;但如果未来发生变化(而这几乎是肯定的),那么这种做法就是错误的。

这个理论可以解答我向学生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如何永葆诚信,远离牢狱之灾。

在人生需要做出对与错的选择时,我们往往会下意识地使用边际成本理论。

我们脑中有一个声音说:“我知道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不该这么做。但现在情况特殊,情有可原,就这一次,没事的。”

“就这一次”错误的边际成本似乎低得永远令人难以拒绝。但你会因此而深陷进去,人们在替自己的不忠和失信行为辩解时,所说的“就这一次”就源自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原理。

另外,100%的坚守原则要比98%的坚守原则来得容易。

如果你基于边际成本分析,屈服于“就这一次”,那你就会后悔自己的选择。你必须明确所要坚守的原则,并为此设定底线。

因为,生命是一条充满未知的河流。假如你越过这道防线一次,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可能将会一次又一次地越过这道防线。

就如我过去的一些同学所做过的那样,你一定会后悔你最终得到的结果的。

你必须给你自己的原则做个定义,然后以你的原则为基准,给自己划一个安全的防线。

06记住谦逊的重要性

谦虚的人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很强的自尊感。

他们知道自己是谁,并对此感觉很好。

我们还发现,谦虚不是指要有自我贬低的行为或态度,而是对待他人要尊重。谦虚之人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好的行为。

在这个世界上,怀有谦虚之心很重要。而当你从哈佛商学院或其他顶级学校结束学业后,你在工作中遇到的绝大多数人或许并不如你聪明。

如果你的态度是,只有聪明人才能教导你,你的学习机会将会受限。

但如果你拥有谦虚的态度,愿意向每个人学习,你的学习机会将永无止境。

通常,只有当你真正对自己怀有自信时才会表现谦虚,你也会想要帮助身边的人提升他们的自尊感。

我们看到有些人以一种傲慢无礼、颐指气使的方式对待别人,其实他们的粗暴行为说明他们缺乏自尊。这些人需要通过贬低他人来让自己感觉良好。

07选择正确的标尺

去年我被诊断出得了癌症,我必须面对我的生命将可能比我预期的要结束的早一些。感谢上帝,现在看来我可能幸免了。但这段经历让我对生命有了不同的见地。

我很清楚,我的见解已经为那些应用了我的研究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我知道我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当我面对这场疾病时,有趣的是,看看那些影响对现在的我而言是多么的不重要。

我总结出,上帝衡量我的人生的尺子并不是美元,而是那些我曾经影响过他们人生的人们。

我认为这是一种对我们所有人都有用的方式。别去操心那些你将取得的个人声望,去操心那些通过你的帮助能变得更好的人吧。

这是我对你们最后的一个建议:认真思考什么才是衡量你人生的正确标尺?

本文有部分编辑,原文参见《哈佛商业评论》管理必读系列丛书之《自我发现与重塑》,2015年中信出版社出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