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这是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中国学生血脉的东西,正因如此,很多学生从小就有想要参军的念头,但军校的要求实在太严苛了,只有寥寥可数的学生能够进入。
因此,很多学生都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参军,那就是大学生参军。国家对此也很鼓励,实行了两征两退的政策,给了想参军的学生更多机会,除此之外,也给了参军学生很多福利。
大学生参军,好处不只是历练
为了鼓励大学生参军,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经济补助方面、学业深造,以及毕业之后的就业方面,参军的学生都是更有优势的。
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参军之后,每个月都能获得特定的津贴补助,普通士兵大约是1000左右,如果学生在军营服役期间积极进取,升了衔级,那么每个与得到的补助也会有所提升。
另外,如果学生服役两年,退伍时还可以领到几万不等的退伍费,如果是大学生参军,还可以拥有三万左右的学费补助,部分地区还设有奖金奖励,可以说是十分诱人了。
而除了经济方面的补助外,对于学生的学习深造方面也是给予了便利。如果是专科生参军,退役之后可以免试“专升本”,不用参加考试,直接进入本科,提高学历。
另外,学生毕业之后,这两年的参军经历也是有用的,无论学生是想要考公、考编,还是进入社会岗位上就业,参军经历都会让学生得到用人单位的优先考量和优待。
户口本上有这4个字的学生,基本与参军无缘
学生参军的好处很多,相对的,军队对于参军学生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包括很多方面,私立、体能、年龄等等是最常见的要求,而这些限制中最重要最难改变的一个,就是政审。
政审几乎可以被称作大学生资格审核的第一环节,因为如果政审不符合规定,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是无法进入军队的,而军队又是一个格外严肃的地方,所以政审十分严苛。
众所周知,军队政审的范围不仅仅包括学生,还包括学生的直系三代亲属,如果学生的父亲有留下例如酒驾一类的案底,那么学生的参军可能就“悬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学生们忽略,却很有可能被政审拦下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们打开自己的户口本,当户口本上出现这四个字的时候,军队基本就对学生关上门了。
那就是“拒服兵役”。很多学生对此表示好奇,大学生参军不是自愿的吗,为什么还有“拒服”这种说法呢?实际上,“拒服兵役”指的是一种特殊情况。
学生服兵役的确是自由,但如果学生在通过了参军考核,并成功进入军队,名字也落在军队名册上之后,因为自己的原因,觉得太累或者是其他原因不想从军了,就是拒服兵役行为。
深度解读
在明白了“拒服兵役”的来由之后,很多学生就理解了。毕竟已经进入军队,却因为苦累等原因退缩,这如果是在更早的时代里,说严重些,无异于“逃兵”。
这种“拒服兵役”不仅是个人能力缺失的表现,而且是一种“失信”行为,不仅会让涉事学生自己受到一定的惩罚,而且会影响到未来三代人的参军。
因此政审的时候,如果审核人员发现学生户口本上有这样的字样,就会怀疑学生能够具备相应的抗压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所以有“拒服兵役”字样的学生一般情况不会被通过。
“拒服兵役”的行为本质上讲,是学生对于军队生活的预想太过理想化,只看到了军队带来的好处,却对于军队训练的艰苦没有充分的认识。
军队是非常严苛的,训练也异常艰苦,因为军队培养的是未来的军人,担负着守护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学生哪怕只是服役两年,进入军队后的待遇也不会因为时间短就会有所松懈。
而且参军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入军队,和学生们经历军训时的难度和时间长度都是完全不同的,很多学生拿军训和参军的训练强度做挂钩,是完全不现实的。
因此,当学生们有参军的意愿时,一定要从自身出发,切实考虑清楚,自己是否真的能够适应军队,在军队坚持下来。千万不要低估军队,高估自己,最终阻挡了后辈参军的道路。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拒服兵役”的行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