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既是一位老师,又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十几年的时光,我陪伴了这么多孩子成长,也有几条教育心得分享给大家:
心得一:看见孩子、尊重孩子,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
说到这一条,估计大家都觉得是老生常谈,不新鲜,但是做到真的很不容易。
今年,班上新转来了一个孩子。
他的身上有很多坏习惯,也不爱学习。据说,以前的学校不要他了,父母也拿他没有一点办法。
与他相处时,我给了他很多尊重和看见,理解和接纳。
有时候,他会在课堂上趴着睡觉。
我不会像以往那样对他进行批评教育,而是轻轻走过去,摸摸他的头,对他说:“孩子,很困啊!是不是昨天晚上睡晚了,是玩游戏了吗?起来学习了。”
用这样温柔的动作和接纳的语气跟他交流,他能够立马调整状态进入学习模式。
有时候,他也会完不成作业。
我不会批评他,但是会温柔地表达我的担心:“孩子,你人长得这么帅,通过我的观察,你的学习能力也很强,(举一个他学习能力强的小例子),我有些担心你没有好好把握自己的强项,没有认真学习,将来会后悔。”
这样温柔地与他交流,他能够很快地调整自己。
等他有进步的时候,我会真诚地告诉他,他什么地方做得好,让我看到了他的什么能力,什么优点。
就这样,慢慢地一点一点引导……
这一次,全班第一名居然就是他!
这在我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也许大家很惊讶,甚至不敢相信:就这样?一个让学校和家长束手无策的孩子,就能逆袭考第一?
是的,就是这样!
之前,他一直没有被看到、被听到、被理解,更没有被尊重、被爱。
突然遇到一位可以看到他、理解他、尊重他,还能发现他的优点的老师,于是他内在的成就系统被激活了,他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最终有了这样的优秀成绩。
当孩子被看见时,迸发出的能量会惊到我们。
今年,对待其他孩子,我也用了同样的方法,彻底转换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充分地尊重孩子,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例如:临近期末考试,我发现还有很多知识点没有复习到,我想到占用他们的信息技术课或者其他课复习。
这次,我没有先斩后奏,而是选择尊重他们的意愿。
我明确告诉他们:课程时间有点不够,我担心他们没有扎实掌握知识点。
他们说,周末放假会好好复习。
我说:“我相信你们,也尊重你们的选择。”
我选择放弃占课复习,因为勉强别人,没有效果。
考试结束后,很多同学都围着我,开心得不得了,说这一次考得很好。
说真的,这是我二十年教学生涯20年,第一次有这样的感受。
之前,我对学生很严厉,他们很尊重我,同时也是敬而远之。
这一次,我能够体会到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想要接近我,跟我交流分享他们的快乐,我很幸福。
用这样的方式来教学,考试结果如何,我的心里之前是没底的。
考试前一天晚上,我还有些担心:今年,我完全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效果如何?孩子们会不会考倒数第1名?如果考倒数第1名,我到时候怎么交代?
最终,成绩公布后,我喜出望外。
现在,我对儿子也有很多看见与接纳,不再是之前的焦虑、抓狂与紧张。
这几天,儿子放假回家,今天早上7:00叫醒我,要和我一起听课,我有些小小意外。
其实,我是想让他多睡一会儿,因为高二了,学习压力也很大,也比较累,我发自内心地想让他睡到自然醒。
之前,这是不敢想像的,他要是早上不起来,我就会焦虑得不行。
心得二:就算是孩子,他也只听自己悟出来的道理
现在,只要孩子在家,我们每天都会用50分钟时间听课,听完之后一起交流分享。
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一年多,雷打不动,就像一日三餐要吃饭一样。
有一次,他跟我分享了一个多小时,全是他这一学期的探索发现和成长收获。
听完后,我被震撼了。
那一刻,我想到海蓝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人们不喜欢听别人讲道理,他们只听自己的道理。
下面就是他的收获,特别值得家长花时间去读一遍。
1、为成绩学习很痛苦;为热爱学习很幸福。
他发现:很多很成功的人,他们读书和写作,都是因为内心喜欢。而我们更多的人,尤其是学生,包括他自己,看书、写作、学习,都是为了分数,为了成绩,为了考个好大学,所以大家很痛苦,也很难取得好的成绩。
所以,无论做什么,热爱是第一位的。
现在,他就慢慢调整了自己学习的目标。
例如:学英语。
以前,他学英语就是为了想考个好成绩,然后考个好大学。
现在,他学英语,是为了自己用。
他喜欢软件编程和创作,如果会英文,这些软件用起来就更简单轻松;他喜欢打游戏,英语好了,打游戏会更轻松。
所以,“喜欢”和“运用于生活”比分数更重要,也更让人有动力。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也很认同。
这不正是我正在海蓝幸福家学习的“目标资源卡点”嘛!
目标是学习好,卡点是内在动力不足,资源就是调整内在模式。
2、只有不断练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他还发现了学习与练习之间的关系。
以前,他喜欢背知识点,不喜欢练题,还给自己找了一个美丽的借口“知识点都没记住,你做什么题呢?”
所以,每天都在记知识点,记知识点……
但是,一考试,他就发现自己做题慢,要把知识点去转化成解题的能力,中间花了很多时间。
然后,他还发现了:自己为什么不喜欢做题?
因为,在做题的过程当中,一遇到不会做的题,他就会很痛苦,就会陷入,所以就会条件反射地去逃避做题。
但是,他通过实践发现:做题很重要,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再反过去看知识点,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考试的时候,也更容易做对。
他还举了一个浅显的例子:为什么他的游戏打得好?就是因为他在不断练习。如果他只是看游戏视频,只知道怎么打,而不去练,永远不可能打得那么好。
听了他的探索发现,我也跟他分享了海蓝老师的话。
老师反复强调: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要去练习去践行,否则知识永远是知识,想把知识变成能力,只能千万次的练习。
我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记知识点是输入,做题就是输出,输出更容易记住,也更容易掌握。
3、调整固有模式,从对抗到智慧应对
现在,他学会了道歉,自己错了,给他人道歉没什么。
以前,他做错了,总想掩盖住,不想让别人知道。
现在,学会道歉了之后,更喜欢自己了,改正错误也更快了,和同学的关系更好更和谐了。
不仅如此,他还学会了静下心来做事。
之前,他不喜欢做一件事,是潜意识里把事情想得太难了,一想到做这件事,就会条件反射地去对抗逃避。
当他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去做的时候,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难,做起来也没有想象中的恼火。
一直强调幸福的八项能力——自我负责,发现资源,把控情绪,保持相信,建立安全,放下过去,调整模式,创建幸福。
儿子的这些改变,不就是调整模式吗?
4、共通人性,让我们更能理解自己和他人
他的寝室里有个同学不倒垃圾,也不爱参加寝室里的劳动,大家对这个同学有意见,就会集体批评那个同学。
刚开始,他也会参与。
后来,他想:如果我总是被大家批评,我是更容易改正缺点,还是更对抗呢?
他一下子就想明白了,一起批评这个同学并不合适。
而且,从这个同学身上,他也看到了:曾经,自己被批评后,与之对抗而不改正的影子。
他应该带着好奇和关怀去跟同学聊一聊,我对儿子说,“孩子,你能够换位思考,非常棒!带着这份好奇与理解和这个同学聊一聊,去探索一下,他究竟是怎么想的?他有一个怎样的家庭和怎样的父母?我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和收获。”
孩子信服地点点头。
那一刻,我知道孩子成长了。
这不就是《静观自我关怀》里的共通人性吗?
现在,我终于相信《部分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智慧力量和爱。这句话是多么正确!
5、不与自己对抗,你就会更强大
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不与自己对抗,你就会更强大。
儿子说,他学会了接纳,不对抗。
之前,考试前一天复习的时候,他的心里会很浮躁,复习不进去,浪费时间,就会对自己非常气愤,会在心里狠狠批评自己。
结果:越批评自己,就越是烦躁,越是静不下来。
现在,复习的时候,当他意识到自己内心浮躁静不下来,就对自己说:“现在,在复习的时候,我内心有些浮躁,静不下来,但是内心浮躁静不下心来复习的不止我一个人,这是很正常的,我接纳自己的这种状态,也能理解自己的这种做法,接下来我要思考一下该怎么办?”
他惊奇地发现:与自己这样对话之后,好像内在的那个孩子被理解被接纳了,他立马就能把自己从浮躁的状态拉回来了。
然后,他就可以开始复习了,而且内心特别平静。
现在,他能够看到一花一木,心特别宁静。
寒假的时候,他准备带相机出去摄影,记录大自然当中的美好时刻。
6、带着觉知去生活
刚才,我们在他房间,正准备一起听课交流分享。
孩子他爸打开房门说:“我走了。”
那一瞬间,我就有了情绪,我说:“女儿还没有起床,你叫她起床吃早饭,然后送去上学。”
老公的脸色马上就变了,重重关上门,我心里就不舒服,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着儿子说,“看嘛,又不开心了”。
儿子说:“这很正常,因为早上给妹妹穿衣服,叫起床吃饭,以前是你在做,今天要他做,他肯定会不舒服。”
我说,“我要和你一起听课交流分享,我也没闲着。”
儿子就说:“你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是,他有情绪也正常”。
当孩子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我很惊讶。
这也是我在《静观自我关怀》里学习过的内容:我们一定要跳出来看自己,带着觉知去生活,静观当下,而不是深陷其中。
孩子越来越宽容,越来越变通,越来越不走极端,看问题越来越全面。
我的感悟就是:一个人真正接纳自己之后,就能够接纳别人。
心得三: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生命影响生命
一个16岁的孩子,他能够带着觉知,带着洞见去生活,这本来就是一种智慧。这一定是生命影响生命的结果。
一个16岁的孩子,对情绪,对关系,对学习,对人生,对自己,有如此深邃的思考。
他就这样成长下去,不管将来学习成绩怎样,一定会是一个自我负责的人,不会是一遇到问题,就去指责别人,在别人身上去找原因。
以后,不管他在哪个岗位上,哪怕做着最底层的劳动,他的内心都是自由的、和谐的、宁静的,那么他一定会是幸福的,快乐的。
与孩子的交流也让我更加确定了:我只需要做好自己,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他也会不断开启自己的智慧,去应对生活的风雨。
正是因为这些收获和反馈,更坚定了我今后的人生方向,就是好好学习成长,帮助自己也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做利人利己的事,这就是我往后余生的全部使命和目标。
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一个践行的过程,当然,这也会有反复,但是人的进步就是这样螺旋式上升的。
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