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

纪实: 她原本是一个民办教师, 一个超生儿, 却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文:秋韵

图:大俗摄影

昨天中午,看到多年不见的二表嫂,她已经七十六岁,按现在乡下人的条件,应该还不算年纪太大。在老家的农村很多人都活到九十多岁,表嫂家附近一村里,一老太太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还能生活自理,不接受儿女照顾。

而眼前的表嫂,本就个子不高。如今,身体佝偻着,腰弯到九十度。看人时,手要拄着膝盖,用身子带动头侧着往上,翻着眼睛看人。整个人瘦瘦小小像个孩子,脸上的皱纹,堆成一道一道深沟,苍老的不敢相认了。

当年的表嫂,曾经是她娘家村子里代课老师。她是老三届高中生,时运不济,错过了求学深造机会。村里干部看中她学习刻苦,做事认真的精神,选她做了代课老师。她不仅文化课教的好,还非常懂得学生心理。几年的教书生涯,让她在村子里,在县教育系统很有口碑。

她个子比较矮,皮肤很黑,牙齿外突。她说她知道自己长的不好,必须好好读书,用知识来弥补相貌上的弱势,让自己活的不比别人差。可惜阴差阳错,理想幻灭。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家里人都很着急。那个年代的人,不像现在年轻人这么有自己独到见解,敢特立独行。该婚不婚,该嫁不嫁,经受不住各种议论。有人帮忙牵线儿,把表嫂介绍给了表兄。

那时的姑姑家,刚遭遇了姑父大病离世,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二表兄的婚事直接受到影响。媒人说明了表嫂情况,姑姑一家人觉得,人家有文化,还肯嫁给咱这么穷的人家,咱这是高攀了。

婚事成了,表嫂却一直舍不得离开学校,离开她的学生。恰好姑姑这边有亲戚在教育系统工作,建议姑姑找找大队干部,他再帮忙找找文教局,看能不能把表嫂调过来,还安置她教书。

两下一活动,这事还真成了。后来知道,代课老师调动,表嫂是全县唯一一例。

表嫂嫁过来以后,真的没让村里人失望。她教毕业班,那时候的初中还不是义务教育,不是全员升级,每年都要淘汰下好多学生。

她接手毕业班以后,小升初成绩,一直在全县村级小学名列前茅。那时候的小学老师都是全科,她工作的辛苦与成效,村民们都是看的到的。

表嫂在家里,也非常贤惠。从来没与姑姑红过脸拌过嘴,用表姐表妹的话说:“二嫂一辈子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结婚几年,她生了一儿一女。按当时政策,就算完成了生育指标。一双儿女取了他们夫妻的长处,长的都挺好看,身材个头也都挺好。尤其女儿,脑子随了表嫂,学习一直拔尖儿。

表兄老实本分,勤勤恳恳。表嫂收入虽然不高,比其他农村妇女,收入相对稳定。一家人日子过的和睦安宁。

如果日子就一直这样过下去,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好日子。可是,生活是没有如果的。几年以后,俩人避孕措施失败,怀了第三胎。

表嫂非常喜欢孩子,平时对待学生,都像自家孩子一样耐心细致。有了自己孩子,肯定是很想留下,有婆婆帮忙,她觉得她能应付的过来。可是她忽略了一件大事,忽略了当时的国家政策。应该说是抱有侥幸心理吧!

孩子生下来不久,有人将她超生问题反应上去。那时候的zc对于这种事情是“一票否决”,只要发现,谁也不敢包庇。于是,她被剔除了教师队伍,还罚款不少。

她离开学校时,学生前一层后一层扑在她身上大哭。连续几天都有各村家长到家里慰问安抚,家长们都期盼着这阵风过去,孩子们喜欢的老师还能回到学校去。

那时候代课老师待遇很低,表嫂失去这份工作她倒不太在意。土地已经承包到户,下地劳动她也能吃苦。但离开自己心爱的三尺讲台,离开自己教过的学生,她非常舍不得。好长时间她都闷闷不乐,一家人都担心她遭此打击,会承受不住。

表嫂慢慢调整好情绪,与表兄一起开始收拾几亩地的庄稼,照顾一家老小生活。令人惋惜的是,表嫂付出那么多代价生下来的小儿子,取了妈妈的缺点。个子瘦小,皮肤黝黑,模样也与他妈非常像。

孩子们大了,女儿成功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外市工作,嫁了挺优秀的丈夫。大儿子不喜欢读书,跟父母说,供姐姐一个人上学就已经很艰难了,我不想让你们太大压力。小小年纪,很懂的体谅父母,初中毕业就跟随大人下地干活儿。

孩子长的英俊帅气,刚过二十就有人说媒。对方家境优渥,从定亲开始就对女婿各种帮助。提供资金买农用车,买几头牛。

孩子也很争气,学养牛技术,开农用车搞小运输。结婚时,表兄表嫂没贴多少钱,就把媳妇娶进门了。现在两口子添了挂车搞长途运输,小日子过的很踏实。

就这个超生小儿子,成了家里的老大难。

这孩子挺老实,老实人也有老实人的软肋,没有闯劲儿,脑子不太机灵。初中勉强读下来,跟着父母种地。到二十岁的时候,孩子提出想出去学习厨师技术。表兄表嫂满足孩子求学愿望,提供学费,供他去省城学习。

几个月下来,没多大长进。师傅说:“做厨师只有勤奋和蛮力不行。老话说,厨师手上有五味神,这是靠老天赏饭的行当。你学了这么久,好像不是做这行的材料,就别浪费你爸你妈辛苦赚的钱了,想点别的辙吧!”

他只得回来,跟着村里建筑工人一起到处做做零工。到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家人亲友都真的急了。多方打听,寻觅,终于有人帮忙从南方带来一姑娘。人看上去还可以,就是南北习俗不一样。与姑娘同来的,不仅有她父母姐妹,还有她两个姨妈。

媒人告诉表兄表嫂说:“姑娘来了,之前跟你们说过的,你们要随着那边的风俗,给所有带来的亲人,报销往返路费,给每人买一套衣服。彩礼以外,还要给她父母准备寿材,按照人家要求,核算成钱,与彩礼一起给她父母。”

表兄表嫂答应一切要求,只要姑娘肯留下,别让儿子耽误了,花多少钱都认了。

这样的婚姻,不亚于一场生意。一切谈妥,速战速决,很快就订好婚期。趁女方家人都在,把婚礼办了。

待女方亲人走后,一家人才发现,那姑娘好像有问题。情绪极不稳定,好时,有说有笑。不高兴时,哭闹摔打。一口方言,谁也听不懂。好在一家人都天生的好脾气,哄着劝着由着。小两口相处久了,彼此语言沟通能互相听得懂了。

可能她也知道离家太远,没有地方可去,丈夫是她唯一的依靠,只能留在此地安生过日子了,情绪越来越稳定了。

她不做任何家务,每天除了看电视就是要钱买零食,村里小卖部是她每天必到的地方。

他们很快有了个儿子,儿子从出生就是表嫂帮她照顾。怕对孩子身体有影响,表嫂女儿建议不吃母乳,她提供奶粉。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媳妇忽然提出要带孩子回老家看看。表嫂提供路费,一家三口去了南方,几个月以后,他们回来,她就不让表嫂再接触孩子。说孩子是她生的,她要对孩子负起责任来。

那以后,一家人的日子就没有了安宁。表兄表嫂与小儿子住前后院,每天儿子上班走后,都能听到小儿媳妇打孩子的声音。过去拉,媳妇会回手打公婆。两位老人每天听着孙子哭嚎,心里那份煎熬难以形容。

儿子干的都是辛苦又危险的活儿,他们不敢跟儿子说媳妇的不是,怕儿子分心在工地出啥问题。

表兄恰在那个时候,得了一种怪病,走路像踩棉花,双腿无力,方向不准。经查,说是神经元出了问题,康复很难。

大家看老两口与小儿子住一起实在是一种折磨,对养病没有好处,就帮他们在隔的远些的地方借了房子住下。

他们搬走以后,每天不放心儿子和孙子,早晚都要偷偷骑三轮车过来转转,通过隔壁了解儿子一家三口的生活状态。做好些的饭了,叫他们过去吃,媳妇开始都不让。后来允许儿子过去,不让孙子去。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孙子读初中了。儿子去个人铁厂上班,工资赚的不少,媳妇脾气好像好了一些。

表兄表嫂可以稍稍放些心了,可是表嫂在担忧与劳累中,把自己变成了文章开头描述的那个样子。当年与她一起的代课老师,都陆续通过考试转为正式老师,退休后都有不错的待遇。而她因为这个超生的孩子,改变了她的后半生。

有人提起这些,她总是一句:“命啊!啥都大不过命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