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孩子学习是盯着好, 还是自学的好?

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是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不谈作业,父爱子孝,谈作业,鸡飞狗跳,也是大多数父母和孩子相处的状态。

是否给孩子辅导作业,干预孩子的学习,也成为家长们热议的焦点。

哪种方法适合孩子学习?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做作业,父母必须盯着,但也搬椅子和孩子坐在一起,一刻也不能放松,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认真做作业,否则他们会拖延,玩橡胶和文具盒。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应该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后,只要他们负责检查。盯着家庭作业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焦虑。此外,孩子迟早需要独立学习。

哪个效果更好?这个问题可能没有准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先看一个研究。

2021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某团队发布了中国第一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这项研究持续了7年。参与者为181个区县的2638所小学、1322所初中和140所高中。结果相当有说服力。

报告指出,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年轻学生,父母参与孩子的学习越多,孩子的成绩就越好;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它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让我们来看看针心理和霍桑效应这两种有趣的心理现象,它们变相阐述了陪孩子做作业的利弊,看看你的孩子属于哪一种。

穿针心理:越盯着孩子越写不好。

当我们缝针的时候,我们越集中精力,就越不能穿。就像我们做一件事一样,目的性越强,就越容易适得其反。

同样,如果父母盯着孩子做作业,孩子几乎会有一定的压力。

而且很多家长还有一个坏习惯,会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指指点点,一道题盯着,甚至因为写不好而生气。

请自查,这样会让孩子更紧张,结果只能是越紧张越容易出错,越出错越批评,最终恶性循环。

霍桑效应:不注意,孩子很难集中精力做作业。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研究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确定照明、工资、休息时间、午餐等因素是否能直接影响生产效率,但最终结果非常遗憾;

第二阶段是将选定的实验对象安排在专门的实验室中,由研究人员领导。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工人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关注和关注,这是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受到鼓励,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孩子在做作业时能得到重视,他的学习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关注孩子太多会不好,不关注孩子也不好。父母真的很困惑。什么样的关注会事半功倍,更好地提高孩子的成绩?

事实上,这两种心理现象并不矛盾,关键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和父母盯着的方式。

父母该怎么办?

一、二年级的孩子多帮忙。

零起点的孩子不可能在父母完全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作业。

研究表明,一年级的孩子通常在15-20分钟内集中注意力,这种可能性很低。

因此,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及时参与,帮助孩子解决家庭作业中遇到的问题,不要抱怨,同时帮助孩子巩固知识,通过适当的惩罚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

三四年级带孩子越坎。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提高认知水平,开始通过逻辑、归纳等方式解决问题。因此,三年级和四年级的课程将相对困难,但儿童的认知水平不能概括为部分,可分为早晚。

对于认知水平发展较晚的孩子来说,他们在学习课程上会有一些困难,他们的成绩也会下降。此时,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而不是放手。

如果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父母应该鼓励孩子。

当然,不要盯得太仔细。如果孩子写错了一个问题,他会立即开始纠正。这只会让他的头一片空白。建议孩子完成一个单元后进行统一检查,这也有利于大脑的吸收和理解。

对于认知水平发展较早的儿童,如果没有大问题,就可以开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六年级以后要学会放手。

父母越早放手,孩子就越早经历试错。

孩子上初中后,青春期也正式开始了。这个时候,如果父母照顾孩子,很容易和孩子发生冲突和矛盾,不妨放手,让孩子尽快试错,早点知道学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