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文叔
整理:肖寒先生
我是文叔,今年63岁了,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村里读书的人不多,很幸运,我读过高中。因为有文化,19岁就到了乡镇府做了文书,按理来说有了铁饭碗,会很开心,可工作了十来年,总感觉这里不是自己的舞台,最后决定辞职。
辞职对我来说比较困难,毕竟结婚生子了,由不得自己,但妻子拧不过我,告诉妻子:“我以后一定会成为有钱人的,要做大生意。”
在得到妻子白眼的同时,内心也狠狠地发了个誓言:不成为大老板,决不罢休。
当时我家还住在农村,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往返于村子和乡镇府,此时的农村早已容不下我,而是想到县城发展。
因为那些年在乡政府工作,有了不少熟人在县城,从开始承包砖窑到做小型的工程,一步步的发展,都很顺利,妻儿也被接到城里生活,本以为儿子会因为好的环境更加努力,谁能想到,不仅不学习,反而财大气粗的经常欺负同学。
我平时忙于生意,压根就很少回家,妻子对儿子又很娇惯,想管的时候管不住了。
后来我的生意大部分在市里,妻子和孩子在县城,当时儿子读高中了,对于考大学,我没信心,他自己更没信心。其实在那个时候,把他的后路都想好了,高中毕业了,跟着我在工地上干活,学点东西,最起码以后糊口不是问题。
而儿子倔强,非要自己独自闯荡社会,这点精神我喜欢,但他的能力却让我怀疑。
自从儿子步入社会后,不仅没赚到钱,反而成了败家子,除了要钱之外,几乎和我不联系,那个时候,感觉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没用。
此时正好遇到一个工人,为了供儿子读大学,每天加班加点的工作,很心疼,主动开始资助工友的儿子读大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16年间,前后资助了9个孩子读书,从高中到大学,儿子说我不心疼他,但无论怎样,走到这一步,怪不得谁,只能怪他自己不争气。对于资助孩子们读书的事情,妻子一直是反对的,觉得我偏心,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管,却管那些素不相识的人。
其实也谈不上素不相识,因为这些孩子的父亲,都是我的工人,而且都很懂事,学习也非常努力。当时资助的时候,都是挑选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毕竟做好事也要看人。
我儿子是在34岁的时候结婚的,当时给买了房子车子,也给了一笔钱,即使成家了,依旧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一样,以前是养一个儿子,现在成了养活儿子一家四口人,别人看我很风光,有钱有脸面,可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儿子成不了才,只能说自己管教能力差。
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如今儿子把这个家败得差不多了,而我年岁也大了,在七八年前因为一场车祸,便提前退休,挣的钱被儿子挥霍完了,养老都成问题。
好在资助的这9个孩子都争气,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都有良心,在陕西这片土地上,想要从农村走出去发家致富比较难,因为条件限制,再加上家底不殷实,孩子再怎么努力,也会被局限。
只有两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创业,先后在这七八年间,给了我大概310万,而自己的亲儿子,除了到家里吃饭,几乎不管。
妻子也理解当初为什么我要去资助这些孩子读书,说白了,就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人的一生不长,也许年轻时风光,到老了,依靠的还是子女,当然这得建立在儿女孝顺的份上,像我儿子这样的不孝子,眼看四十岁,还在啃老,你又有什么办法?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