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3+1+2”新高考模式下, 两门学科地位骤降, 老师同样受“牵连”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高质量、专业性人才的需求程度逐渐提高,而教育事业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到来也迈出了改革的步伐。

其中,高考作为在学生时代影响同学们前途的“第一大考”,也抛弃了自己原本的旧形象,以全新的面貌与大家重新相识。

在以往,高考主要采取的是文理分科的形式,考生无论怎么选择,都逃不开史地政、物化生的束缚。但现如今“3+1+2”模式的到来,打破了固有的传统分科模式,转为相对自由的学科组合方式,这让人才的培养变得更加具备针对性。

01

自由选科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什么叫“3+1+2”模式呢?简单来说,“3”就是语数外三门主科的地位不受影响,而“1”则需要考生在历史或者物理中,根据自己未来的报考方向进行选择,最后的“2”则是在剩下的4门学科中任选两门进行随机组合。

这样一来,虽然大家依旧是考6门课程,但与原本只能在物化生、史地政中间做选择题相比,自由度高了。

一方面,新模式的到来给同学们带来了12种选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如果组合得当,也能在高考中更上一个台阶。

另一方面,根据赋分制的要求,在新高考模式中“3+1”部分是按照卷面分计算,而自选的两门科目则会按照赋分制的规则进行分数转化,这也就意味着同学们在进行学科组合时,进入了动态博弈模式,可操作性更多了。

不过,选科组合方式增多以后,相关的问题也随之来,毕竟选科最终结果还是要与志愿挂钩,同学们为了掌握主动权,势必就会导致部分学科遭到冷落,甚至连老师也同样会受到“牵连”。

02

在“3+1+2”新高考模式下,两门学科被逐渐打入“冷宫”

高考作为影响到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考试,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格外重视,特别是在选科的时候,为了给自己博得一个良好的前景,自然也会有所偏好。

因此,在新高考实行以后,有两门学科的地位骤然下降,而作为授课老师也正在面临着自己的职业危机。

★在“二选一”的情况下,不少人放弃了历史

按照新高考的要求,在物理和历史两门学科中,同学们只能选择其一,不能够两者兼顾,因此势必会有一门学科将坐在“冷板凳”上,而这个“倒霉蛋”就是历史。

从专业覆盖面上来看,物理学科可报考专业达到了96%,但历史学科的专业覆盖面只有53%,除非同学们是铁了心想要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那么想要在填报志愿时掌握主动权,就只能选择物理。

在这种情况下,历史老师就显得格外清闲,毕竟如果没有人选择历史大类专业,即便是自己再有心备课也是做无用功。

★生物同样也成了冷门学科

此外,在“物化”两门学科捆绑的情况下,生物就显得格外“不合群”,如果不是学生想要报考临床医学、护理学等明确要求有生物成绩的专业,那么大家基本不会进行选择。

毕竟在已经选择了两门理科专业的情况下,同学们的学习压力已经很突出了,所以大多数高中生都不想再给自己找麻烦。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凑成了“物化生”那么就跟原本文理分科时地选择一样了,压根无法体现出新高考的作用。

03

眼看着部分学科开始“坐冷板凳”,相关部门也伸出了援手

其实按照正常的规定,学校应该根据要求开足12种组合课程,学生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进行选择。

可现实情况却是,家长、学校由于想刻意提升成绩或者录取率,会通过各种劝导的方式让学生选择固定科目,而这就会导致同学们在选科问题上难以掌握主动权,并且“弱势”科目的老师也逐渐面临职业危机。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导向出现,让学科完全坐上“冷板凳”,相关部门也及时伸出了援手来维护老师与同学们的利益。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相关文件中就明确表明:高校应该对专业组合做到“应开尽开”,并且保证老师的教学质量,不能因为选择人数少就敷衍糊弄,甚至劝阻学生选择。这样一来,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能够松一口气了。

04

结语

总体来说,新高考的到来确实来了更多的可能与选择性,而学生会有趋利避害的心理也可以理解,但笔者还是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跟风选择,或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选择不适合自己的科目。

毕竟不管大家是选择物理类还是历史类,最终比拼的还是省排名,所以选择自己有把握的学科或许比临阵磨枪的更管用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