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优秀! 西北大学95后女生张瑞珍, 40门课满绩, 保研中国科学院大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但是做到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基石要牢固,其实人生和盖房子是一样的,只有在最开始的时候,打好地基,然后一砖一瓦慢慢往上加,这样才不会担心倒塌,那么学习亦是如此,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不断探索,研究那么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在人生的海洋上乘风破浪。

那么,西北大学的95后女生张瑞珍就是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对象,大学本科是在西北大学就读的。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

截至2021年5月,该校设有有太白、桃园、长安三个校区,总占地2360余亩,设有24个院系、89个本科专业;拥有24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教职工3千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万余人,研究生1万余人,留学生1千余人。

☆人物简介☆

张瑞珍,95后女生,在西北大学读本科期间,40门课成绩都是满分,三年大学专业技能测试稳居第一,获得多项国家级竞赛奖金,还有学校创立的创新基金,获得西北大学2020-2021学年“优秀学生标兵”,研究生被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国科大”,主校区位于北京市,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的创新型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京港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欧商校联盟成员,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截至2019年底,学校由京内四个校区(玉泉路、中关村、奥运村、雁栖湖)、京外五个教育基地(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兰州)和分布在全国的116个培养单位组成;有直属教学科研单位55个,其中,京内40个、京外18个;有附属医院19所;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4个,本科专业13个;专任教师3000余名;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173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786人(含两院院士282人);在学本科生1620名;在学研究生5.17万名,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在学外国留学生1734人,其中外国博士生1055人。

保研至中国科学院大学

40门课满绩,三年专业综测第一

多项国家级竞赛获奖,校级创新基金

获评西北大学2020-2021学年“优秀学生标兵”

她就是西北大学2018级地质学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张瑞珍

看到这么优秀的90后,评论区也是一片羡慕的声音啊。

这么多的成就,不是偶然,是张瑞珍自己努力的结果,而这一切的起源,源于两个字,那就是“好奇”。

据张瑞珍自己说,其实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自己对于地质学系并不是很了解,填报志愿的时候自己也是懵懵懂懂,还是自己在网络上搜集浏览了一些关于地质学的资料之后,才决定报考西北大学,并且将资源勘查工程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但是现在回想起自己当初的这些经历,她还是感慨的,并且很感谢自己当初所做的决定,因为自己从当初的不甚了解到现在的喜欢,到热爱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经历。

在刚开始进入校园之际,张瑞珍觉得自己既然选择了资源勘查工程这个专业,那么自己就应该了解一些相关地质学的知识,于是她就开始了自己的“追星之路”,把我国历史上优秀前辈的们的故事都看了一遍,包括李四光、翁文灏,看了之后,更是点燃了她的好奇心,也正是如此,她才能在后面的一系列专业课程、野外实习中凭借自己对地质学的热爱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并且到后面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地质学其实是一门很辛苦的课程,因为需要不断地到野外去观察地质的褶皱、断层这些,自然界的所有东西都是不断变化的,不能一味地只依靠前辈们写在书本上的内容就觉得都是对的,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任何事情还是需要自己去真实经历的。

而这一切都是需要不断坚持的。

张瑞珍在回忆中说道“大一暑假在秦皇岛的野外实习,就让她在好奇中求知,从而保持了对地质学科鲜活的热爱。“当时我们在秦皇岛的某座山野外实习,上山的时候非常困难,没有台阶,都是山路,旁边就是几十米深的悬崖,但是跟老师同学一起边观察地质现象边互相鼓励,崎岖的山路都变得轻松有趣。”

在不断地的野外实习,观测,张瑞珍渐渐发现书本上的很多知识并不能那么具象地描述出相关的地质现象之后,她更加兴致勃勃了,决心一定要将自己的野外所见所闻和书本上的知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对于自然现象做出准确的判断。

而正是这些不一样的点,让张瑞珍发现了地质学确实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也是一直督促她前进的动力。

其实学霸也有苦恼,并不像,我们大家想象的,学霸就是门门精通,任何课程都是游刃有余的,张瑞珍说自己的专业课,专业软件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因为自己对于计算机不是特别敏感,包括绘制地质图的MAPGIS、测井相关的CIFLog、石文软件等等,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这门课程是自己的软肋就轻易放弃,而是自己不断地的反复操作,摸索,有不懂的就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不断地克服困难,从未懈怠。

就是由于张瑞珍的不断努力,不轻言放弃,在2021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测井技能大赛中,张瑞珍取得了团体二等奖。而张瑞珍主要负责CIFLog软件加载测井数据、分析测井曲线,并编写最终报告。

在第五届油气地质技能大赛中,张瑞珍负责沉积相部分,需要通过石文软件加载数据,分析所给地区目的井段的沉积相、沉积亚相、沉积微相,绘制单井沉积相分析图、连井剖面图、平面图,并结合绘制出该地区各个小层的沉积相平面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不仅是对张瑞珍的激励,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由于丰富的野外实践经历,更加开阔了她的眼界,让她从一个更广阔的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而且从不断地野外实践中,张瑞珍体验到自己对于地质学的了解仅限于书本,真的是凤毛麟角,后面她积极参加野外实践,而且还报名了地质学系的国外交流项目,从激烈的选拔中脱颖而出,后面还获得了去牛津大学进行暑期交流的机会。

张瑞珍还表示,自己在牛津大学的暑期交流学习机会,让自己了解到很多之前并没有学过的东西,这次经历对于自己来说也是刻骨铭心。

人都说优秀的人都是全能,张瑞珍不仅主动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还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张瑞珍自己也说“拥有良好的健康状态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

并且她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演出,并且在不断地和同学的交流中,她感受到了何为合作、何为拼搏,更是交到了志同道合的好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认真踏实地去行动,总会收获一个圆满的结果。”不仅是对张瑞珍有效,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激励作用的。保研之后,张瑞珍就踏上了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也希望她能够坚定自己的目标,充满自信地去面对以后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未来更加美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