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部: 52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恶意涨价被严处

封面新闻记者粟裕

2月28日,教育部发布校外培训治理相关情况。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各地共排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18.48万个次,发现恶意涨价机构52个,相关违规问题已经整改,对相关机构进行了严肃处理,培训费恶意涨价部分已全部退还家长。

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表示,近期组织召开部分非学科类培训头部机构负责人座谈会,就非学科类培训必须坚持教育公益属性、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提出明确要求;发挥民办教育协会的行业影响力,发布行业自律公约,引导培训机构规范非学科类培训行为,杜绝恶意涨价,向市场释放强监管信号。

随着“双减”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校外培训执法不到位的问题逐步显现,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执法统筹不够、合力不强;观念认识不到位,认为教育部门没有执法权,不能执法、不敢执法;机构队伍不健全,没有机构、没有力量;能力水平不匹配,不懂执法、不会执法等方面的问题。许多地方主要依靠相关部门“帮助”执法,一些违法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影响“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负责人介绍,《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深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的意见》,要求健全体制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强化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教育、市场监管、网信、公安、体育、文化和旅游及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牵头组织联合执法,不替代市场、网信、公安等执法主体的现有职责。

同时,《意见》还要求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方面的职责;健全监管机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规范执法流程,提升执法水平,配套出台执法清单、执法流程、执法文书,全面推进规范执法;强化条件保障,推动督导问责,建立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队伍。

教育部表示,从各地排查情况看,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等违规行为依然存在,存在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的问题,巩固治理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非学科类培训升温趋势明显,价格走高,总体监管较为薄弱。2022年,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巩固成果、深化治理、提升水平、防控风险”的工作思路,推动“双减”取得新成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