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同学群里, 从来不说话的人, 往往有这几个“特征”, 真准!

文:未晞

据悉,2021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纵观这2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的过程,用20年时间走过了其他国家30年、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道路。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或许大家最怀念的时光,就是在校园求学的那段时间了吧?那个时候,同学之间的友情是最纯洁的,也是最难忘的。但毕业后,都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虽然现在有了,老同学们都在一个群里,但是感觉越来越疏远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领域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社交王者。目前,用户已突破12亿大关,几乎所有智能手机用户都开始使用。而在这个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沟通这种社交方式极大地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尤其是大学毕业后,同学群就成为了大家之间唯一的联系方式。因为大家都从学校出来好多年了。为了爱情和事业各奔东西,各自为战,很少能再有时间和机会去重温昔日同学间纯洁的友情了。而有了同学群,极大地方便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解决了同学们想要互相叙旧,进一步增进感情的需求。

但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群里基本没有人说话。偶尔会有几个人上来冒个泡,但可能没人会去理会,而这些常年不说话、也不退群的人被称为“潜水党”。那么,为什么同学群里会有这么多“潜水党”呢?原因其实很现实!

时间长了,感情淡了

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大家接触的事物相同。当同学们聚在一起时,总会有许多相同的话题可以谈论。那是因为大家都在同一个圈子里,这个圈子就是校园。然而,毕业之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业。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大家接触的圈子各有不同,因此彼此之间的交集变得很少。

此外,你会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如果有几个同学属于类似的行业,他们会走得更近,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话题可以谈论,有互动的资源可以互相分享。而群里那些保持沉默的人,他们其实也很关心老同学的近况,但因为没有共同的话题可以聊,所以才没有退群。

然而,这个群体中的所有人,都是和自己一起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的人。这样的一群人,谁也不想忘记。所以,对于这一类人来说,这样的群就是他们的情感寄托。虽然大家彼此不聊天,但偶尔可以看到别人的动态,再想想他在学校时候的样子,感觉也蛮好的。

话题参与不进去

此外,经过多年的洗礼,很多人都变了很多。那些性格内向的人可能已经变得外向了,并且非常会说话。当年优秀的,可能如今生活不是太如意,当年不被看好的,如今春风得意。

所以,性格不同的人,就有那么几个同学喜欢在群里瞎说,胡乱吹牛,晒各种旅游美食照片,换来一些恭维和羡慕,也有人,素质倒退,发一些不很文明的话语或者图片,自以为是开玩笑,其实讨人烦。

因此,有一部分人不喜欢,觉得和那些同学不是一路人,也就不喜欢说话了,但也不退群,是因为群里还有别的同学在。

另外,群里总有一些同学会发一些活动,比如求投票、求、帮砍价等。很多人都想参与这个话题,但却发现自己无法参与进去,甚至说着说着就冷场了。而多冷场几次,也就不敢说话了,免得成为冷场王,显得自己更加尴尬,更没面子。因此,不说话的人,不一定是不想说话,而是插不进嘴。

没了当年的感觉

有些人当初进群,是怀念曾经一起读书的时光,有时候,很多当年没有怎么交流过,不怎么熟悉的,时隔多年,回想起来,还觉得是遗憾,所以想进群找找当年的感觉,弥补下那种遗憾。结果发现自己再聊也找不到当年的那种感觉了,于是就有些失落。所以也不怎么想说话了,但是不退群,还想保留一份期待,希望能找回那种感觉。

精力都在家庭上

此外,毕业后,参加工作三五年,大部分也都结了婚,成了家。以前在班级中是一个大家庭,如今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接着孩子的出生,养孩子,上学,贷款,车贷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把人的时间跟精力拉到了家庭上。

就算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那也是:孩子喝什么奶粉,一罐多少钱,什么东西方便宝宝用。很多人说,同学群之所以会变成这样,都是因为钱在闹。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之间的社会层次,社会地位都有所不同,自然心态也会不一样。

结语

相信人们建立同学群的初衷都是美好的,就是让多年不见的各地同学们有一个可以继续交流感情的地方,将在学校建立的美好友谊延续下去。但有的时候,有些人在同学群里感受不到同学情谊的存在,甚至觉得同学群已经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所以只好默默不语仿佛从来没有进来过一样。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所处的环境不同,经历了不同的机遇,加上缺乏相互交集。久而久之,彼此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然后有了不同的想法。

但不管怎样,能够拥有一个同学群的人还是幸福和让人羡慕的,毕竟你们多年的同学情谊还存在着。也相信每个人只要在群里奉献出自己的真诚,同学间的情谊也就能够长长久久的延续下去。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