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全部公开! 美术生家长要知道的美术艺考套路, 如何才能少走弯路?

近年来参加美术艺考的学生在不断增加,并且趋势是只升不降,美术艺考的竞争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对于让孩子选择走美术艺考这条路的美术生和家长来说,很多关于美术艺考的事都不太了解。

今天站哥就来和大家一起来说说美术艺考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艺考生接下来的集训有所帮助。文章最后送给家长几句肺腑之言,绝对会让孩子受益!看完记得转发或收藏,方便以后查阅。

一、美术艺考是什么?

美术艺考包括专业课考试和文化课考试,两者都要过一定分数线最终才能被录取,也叫双过线。

美术艺考包括统考和校考这两种。通常美术类统考总分为300分,分别为素描100分,色彩100分,速写100分。统考是必须要考的,校考则供考生自愿选择,但是前提也必须要通过统考合格线才行。

统考的时间根据省份的不同也会有所区别,但是各省基本在12月中旬之后进行。各大院校的校考时间基本在每年的1月到3月份之间完成。

这几年美术艺考政策的不断改革,很多的美术高校都取消了校考,文化课分数的比重也在逐渐提升,所以美术艺考的难度也在越来越大。

二、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走美术艺考?

1、文化课分数要求低!

如果高三的学生能考300分左右,想上本科院校是没戏的,但是对于美术生来说,各省美术类提档线大多在280-340分之间,只要专业课能够通过,就有更大概率能上一所好点的大学。

如果学生的专业课实力非常突出的话,考上一个985或者211重点院校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2、填报志愿拥有更多选择!

美术专业是在提前批里录取的,这就等于比普通高中生多了一项选择,既能填写院校的艺术类专业,以更低的高考分数录取,在专业课成绩不好的情况下,也能填报普通批的高考志愿。

而且美术生可以同时拿到几所大学的校考专业合格证,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课分数来决定最终去上哪所大学,选择性上也更加灵活。

三、美术集训如何少走弯路?

美术艺考生外出高中参加集训通常会在5-6月开始,但是选择画室以及确定画室会在这个时间之前,家长们一定带孩子多考察一些靠谱的机构,最终选出一家最合适的。

美术集训实话实说花费是不低的,具体费用既取决于画室所处城市,也取决于画室的教学层次和质量。基本不管各个画室一开始承诺的费用是多少,孩子最终学下来的所有费用加起来会在6-15万左右。

这里面除了一开始交的学费,还包括后期的画材消耗、采风写生、名师特训、校考班和吃饭住宿的费用等。可以说美术艺考是竞争最激烈,也是各种套路最多的艺考培训,各位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替孩子把好关。

一定要知道给孩子选择的画室规模与教学质量关系并不是很大,也不一定就是越大越好。孩子去了能否快速进步取决于画室老师的水平以及一个老师带多少学生和老师是否有责任心能面面俱到。

四、美术艺考的报考指南!

报考时一定要认真考虑自己画室老师们的意见,不管是出于情份还是背后的利益,他们的确是想让你既考得上,还考得好。

报考时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尽量避开像“平面”、“服装”、“环艺”等这些热门专业。

另外一定要知道,像北影、中传、中戏、国曲这些名校也都有美术专业可以报考,千万不要以为人家的专业只能演电影和唱戏,那就太可惜了。

五、美术生就业情况怎么样?

对于美术生,很多家长以为学美术日后只能当画家或者当画室老师,其实学美术的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就业机会也远远优于单一学习文化课的大学毕业生。

学习美术的艺考生们应该知道美术分为几大类,针对不同类别将来的就业方向也是不相同的。

绘画类:主要到文化艺术领域、教育、设计、研究、出版、管理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研究、出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雕塑类:主要到户外城市公共环境雕塑及室内架上雕塑等领域从事创作设计、放大制作,并能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美术学:主要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

艺术设计:主要到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主要到剧院团、电影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从事美术设计的工作。

动画:主要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动画原画、动画创意设计和编导及三维电脑动画创作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

总之美术专业毕业生算是一个高收入群体,尤其是名校毕业的学生,月薪基本可以达到一万以上。

最后想说

对于走美术艺考这条路来说,付出的艰辛要比一般考生还要多,不仅要忙于学习方面还要忙于专业方面,家长们所付出的费用也要比一般考生多得多。

整体来说美术艺考生的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但前提也是学生能把自己的专业学好,达到精通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今后更好地就业。

如果你想每天了解有关艺考资讯、艺考志愿、艺术考研等信息,可以关注我!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艺考和艺术考研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言或私信我,看到必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