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名校学霸传授高考前语文数学英语复习方法和提分精要, 本文不可错过!

高考时间越来越近了,最后努力还能提分吗?

能!只要努力,总是能提分的,就看你努力的程度,和采用的复习方法。两者结合,提高几十分完全可能。成绩好的,百尺竿头也能够再进一步。成绩差的相对来说,能提分更多。

要达成这样一个认识:高考真题是最好的学习资料!

因为这是专家们真正非常用心地准备了半年左右时间,才弄出来的,比教材强不知道多少倍!

我们要做能提供很详细答案和解析的真题资料,如果只有一个最简单的答案,这不是好资料。

以英语为例,下面这样的资料,才是真正的好资料。

(福建卷)23.—Haven't seen you for ages! Where have you been?

—I went to Ningxia and there for one year, teaching as a volunteer.

A. stayed B. stay C. had stayed D. am staying

【考点】考察时态

【答案】A

【解析】句义:—很久没有看见你了!你到哪里去了?—我去了宁夏,并在那里待了一年时间,做教书的志愿者。本句只是叙述我过去在宁夏待了一年,没有强调过去发生的事情对现在的影响。而且也没有持续到现在,因为我已经回来了。所以不需要使用完成时,使用一般过去时陈述事实即可。故A正确。

【举一反三】----Where_____the recorder ?I can not see it anywhere.

-----I_____it right here.But now it is gone!

A. did you put,have put B. have you put, put

C. had you put, was putting D. were you putting, have put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时态。句意:—你把录音机放在什么地方了?我找不到。—我就放在这儿。但是现在不见了。根据句意说明第一空询问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对现在的影响,故使用现在完成时。第二空就是陈述过去发生的事情,使用一般过去时。故B正确。

另外,学习总结归纳好的专题资料,比自己看书效率要高很多。此时,我们学习要看这样的资料,破除书本迷信!

下面直接进入正题,讲授具体的学习方法。

一、语文

许多人说,最后阶段学习要回归课本,本人却认为这是低效率的办法。语文考试是很灵活的,近些年来越来越灵活,从不考过书上的原题。就连古诗词默写,如果不经过刻意的专门训练,很难得高分。

最后三个月,学语文的最好办法,就是集中时间进行真题专题训练。前70天,大量专题训练;后20天,进行临考训练。

语文专题训练内容:

1、病句和文言文断句训练,要通过训练确保得到这两题共6分。这个需要的时间不多,以真正理解和掌握为目的,扎实地学习和练习几次就能做到,不需要太多的记忆。

2、开始学习各种古今文化常识,要在真正弄明白内在关系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精记。举例说,科举,既要明白科举的历史,也要明白某个朝代科举中的各种关系。这种东西不需要怎么记,但要搞清楚关系;

3、大量阅读经典成语典故,弄清成语的真正意思;

4、大量阅读历史典故,知道怎么回事;

5、对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进行专门的学习和记忆。文言文的翻译,可以通过适量做一些文言文的翻译题,来提高一下。不需要记原题和原句,只需要知道某些关键字,如何直译就行了;

6、名篇名句默写6分。

这时候,要背真题里的各种灵活提问,这样以后遇到了,能很快明白天问的是哪一句。练得多了,考试时反应快,还不容易出错。这方面,直接背真题里的这种提问就行了。在家里,让家长帮着提问效果更好。

凡是背的东西,都可以让家长来提问,只有提问时能熟练回答出来的,才是真正记住了。有些背的东西,不提问时,感觉好像都记住了。一提问,才会发现根本没背扎实。这也是为什么好多同学背东西,感觉都背下来了,但真正做题时,一做就错的原因。一句话,不够扎实!

7、现代文阅读简答,主要学习套路,掌握方法,背必须背的知识性东西(比如修辞之类),和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但不要背题)。

8、古代诗文阅读简答,这个套路方法更明显,背必须背的知识性东西,和最需要背的一些规律性东西(但不要背题)。

7和8的简答题,要在理解在基础上,进行投机取巧的规律性总结学习,这也是非常重要学习和得分技术!其实,这才是真本事!

9、材料作文60分。熟悉各种类型的作文写法,能写出各种正能量的观点看法,或有点深度的独特见解。

作文一般来说,应该是考议论文。开头结尾,简单明了,提出观点和总结观点。中间每一个证明观点的方面写一段,最好是三段或四段为好。每段第一句话是本段的灵魂,后面的话,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用来证明这句话的。整个作文,加上开头和结尾,一般是五段或六段,写800字以上。

作文阅卷时间,一般不会超过40秒。阅卷老师是快速看题目、开始和结尾,再看每一段的第一句话,一般懒得看其他内容。如果你的作文比较特别,才会细看全文。

要写好作文,需要准备20篇以上的范文,把它们背下来。没考到背的范文怎么办?只要你背了东西,就不会吃亏。只要背熟了范文,那里面的很多精华句子和观点等,很可能就能灵活地套用到高考作文里。脑袋里有东西,下笔就有神,写起来就容易。就比如我,一写起来,随便几千几万几百万字,都能写出来一样。

范文,家长帮着挑选准备就行。出考题的是和家长一样年龄的人,所以家长更适合挑范文。

另外,再选出一些经典名句和精华句子,好好背一下。这个量不要多,总数100句以内,背熟了,就能视情况用到作文中。用进去后,就显得作文水平高了一个档次。

语文考前训练:

考前二十天,也就是第三轮复习时。

1、起码两天做一套高考语文卷子。目的是检验学习的效果,进一步发现需要提高的地方,进一步总结归纳方法套路,同时也积累做高考卷的经验和感觉。

2、各种背的东西,越接近考试,越要背,因为这时候背,事半功倍。

考试前,建议考生准备大量的范文,用于训练和背诵,并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写作模式。可以把写作的要点和套路归纳出来,适当背一些要点性的东西,不用背全文。一些典故、俗语、人物事迹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考到差不多的作文,把背的范文全写上都是可以的。

二、英语

英语也不用再看书了,去看资料,它们比书总结得好。做题和学习时,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然后在这两个基础上提高速度和准确度。

1、找一份专门制作的高中3500单词资料,把这些单词全背下来。这种资料,一般不是书上那种干巴巴的单词,会有很多方面的内容。

2、把语法系统地学习一遍,并边学边做相应的真题专题练习题。这里所说的语法,包括:各种时态、虚拟语气类、各种词(如名词、动词和动词短语、情态动词、介词等等)、特殊句式、交际用语、各种从句、主谓一致等。

3、背下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考试中常出现的高考超纲高频词。背这类的单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背相应的高频词资料,一种是在每次做完真题对答案后,把相应的新单词及用法背下来。

4、集中进行分类真题特训。主要进行单项选择、完形填空、七选五、单词正确形式填空、阅读理解等几大类的真题专题集训。其中阅读理解要多角度全方位阅读训练,比如科技类、社会类等方方面面的多要进行一些训练。

5、作文特训。主要是续写和小作文,找相应的资料,进行学习训练。一是学和背一些作文高级单词、常用语句、万能句子。二是学会各种作文类型和正确的格式,并且自己真正分别练习写一次。三是背下每个类型的一篇范文。四是学一些作文技巧。

高考时作文高分要点:

1、每个单词写对写清楚,整篇文章干净整齐利索,没有涂改。

2、要在自己的水平内,不偏题的基础上,写通顺,单词和语法没有错。

3、适当把背的高级单词和句子用上点,这样写出来才显得高级。

作文的资料,以前我赠送给粉丝的,长达60页的《英语作文怎样全面准备才能得高分》资料,有这一份就足够了。

英语考前训练内容:

1、考前二十天,也就是第三轮复习时,进行全面的试卷训练,至少每两天一份卷子。

2、做的时候,严格按高考标准,高考时间进行,然后自己对答案评分。错题当场解决,通过做试卷发现问题,马上返回去再训练提高。

英语正常情况下,只要学得比较扎实,130以上是不太难的。英语是高考六科中,成绩最稳的,很难出意外。学成什么水平,就考出什么分,一般不会两样。只要学扎实了,是六科中最有把握拿高分的。要考上好大学,英语必须拿高分!

三、数学

这个看我前几天写的数学文章就行了。

总之,不仅这三门,所有高考的科目,都可以按这思路进行学习准备。

注意的几点:

1、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主复习,不要完全被动地跟着学校和老师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可以只跟进度就行,不用学和做老师的东西。说句老师们不喜欢听的话,现在这时候,能考上名校的学生,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

2、时间有限,不能什么题都做,一定要精选资料和选最有代表性的卷子做。

3、在进行整张卷子的高考状态自测练习时,一定要当作实际高考的样子来进行,全身心进入实战高速紧张思考状态。并按高考阅卷老师的标准,自我评分,寻找不足。(其实我平时自测,也是这样的状态,所以练得多了就习惯成自然了。这能提高效率,也能提高大脑内存!)

4、遇到错题,直接当场解决。看了正确的答案,马上再不看答案重做一次,再对照,直到没有一点错为止。有些重要的题型和答案,直接背下来。

有很多学习资料,在这里不能象我的同名微信公众号那样,直接传到网上。那里可以分成公开的资料,可以直接推送给粉丝,网友也能搜到。还有发表后不公开的内部资料,粉丝可以在号主的引导下看到。真希望这儿也能这样改一下。

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名校等着你!

我是“孤身去远方”,专注教育实战,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